五年前在乌鲁木齐,上演了比这次昆明死亡人数多30倍的恐怖事件,孕妇被剖腹,婴儿被刺死,整条大街用高压水冲洗了一个晚上,整个新疆切断了一切网络、短信整整十个月!!!当时有多少人关心过这里的人们,有多少人为他们祈福,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承受的除了来自内心的恐惧、担忧、憎恨,还有来自外界对新疆人的辱骂和歧视吗?
在这个利益驱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妈妈是我唯一想报恩也有能力报恩却没有很好报恩的人;妈妈真诚、善良的品格是我存在的理由和力量的源泉,妈妈意外去世终结了我余生的幸福!
杯中的茶水,续了又续,终于变得了无色无味,而我还依旧沉浸在那些文字里,欲哭无泪。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努力着用华丽的文辞去掩盖住感情上的伤悲。或许在旁人看来,一字一句依旧还是那般凄美,但是或许只有墨水懂得,文中的故事是多么的卑微,文中的自己是多么的颓废。
青春像一些没有修剪过的树枝,具有原始的青春的生命的张力。青春的成长是一张树叶的脉络,青青的,充满理想的色彩,这些也就是大学校园的时光。我只会用清纯来形容大学时候,那些人和那些心境。在大学里,青春的树叶,肆意的成长着,到处都是快乐的青春的心情。如果你哪天在大学,哪怕就某天你感觉到了,哪怕就是某一瞬间,感觉到了大学是清纯的感觉,那你读过的大学应该也值了。
那时宣传言是“因一面之缘,共结连理;因降妖除魔,再遇知己。”
老家门上贴着两个大字的书法——和合,不经意间查了一下,还真有深意。“和合”观念,较早见之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人有了道德修养,便和合。和合是修养道德的目标和对于这种目标的追求。墨子认为和合是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根本原理。于是,我感觉蛮灵格,有哲理味。不久,接到老同学的邀请,4月9日在美林阁聚会。 因有陶、張、钱、董等同学到,感到兴奋,毕竟阔别约半个世纪的间隔,从翩翩少年到退休老人,虽经风雨中摸打滚爬,沧桑之变也就弹指间的事。从上海出发,如今回到起点重聚,称得上人生中的大事。相见握手言欢,轻轻地道一声好吗。从布下道道印痕、条条沟坎的脸上,可以看出历经五十年风雨洗刷,到场的每个人都不容易。岁月磨洗,我们之中大都落下这病那伤的,有些还是不治之症、难治之症。大家还是乐观对待,认真操持,相互鼓励,寻求精神上的契合。我想,这也算是和合吧,最初的本意是“以保于百姓者也”。 我们这一代人真不容易。从1966年起经历大大小小的运动,有些还真朝我们身上冲来,所谓灵魂深处闹革命,在运动中强身。小小年纪就遭思想上的冲刷,或叫洗礼吧。那时流行的词儿:斗私批修(但愿以后不用它了)。不久就是毕业分配,重头是上山下乡,其次是工厂、农场。这是一种动员与强制的结合,总之要你到接受为止。正是求学的黄金时期,整整一代人学业中断。要是当时发起中国梦该多好哇,我毅然决然地说我要上学。不幸的是我们中大多数人上山下乡了,一条艰苦坎坷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的路。没有选择,必须的。 在我年少之际就懵懵懂懂地读过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之山,以为是个悲剧,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后来上课时学了《愚公移山》,每天挖山不止,多艰苦的劳作啊。人和山的关系就这样一悲一苦。自己的体会也是如此,拼命劳作,只能填饱肚子。用较原始的工具,用农药化肥慢慢地伤害自己。不料发展到后来有大气、土壤、水污染多重的侵害。这种起早摸黑的单调生活,日复一日看不到丝毫前景的粗活谁受得了,人还得有其他的需求呀,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文化上的,等等,老是一穷二白谁甘心啊。终究社会在进步,我们赶上了招工进城。工作了,有业余时间了,就有所追求。严重的问题躲也躲不开:文化断层,当头棒喝。说是知青,偏偏知识不够。我常把我们这一代人呼之为荒废的一代。面对西方列强,有识之士认为输在科技文化上。那我们为什么无学可上?真的困惑。几年后总算渐渐开启学校的大门。函授、夜大、电大应运而生。命运会作弄人,该读书时上山下乡了,大学招考时却招工进厂了。选择电大、夜大吧,刻苦努力业余学,扎扎实实地补啊。基于此,我不想看到我们的后代重复我们的经历,不想看到大批的失学者四处游荡。 劫难从1966年“文革”算起,至今整整半个世纪。我们好像注定要走布满荆棘之路。一些人进城没几年,就面临下岗失业的厄运。为什么呢?我们似乎先天不足,后天更不足。我们陷入了断层中,伤筋动骨。其中,我们这代人已在寻解前因后果。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层面着手,探求真相,真理越辩越明,且越求越接近答案。浩劫过后的反思是必须的,施政方面出现大的失误会造成严重后果,事关国家强盛、民生福祉,累及社会的发展。这又跟和合相关了。和合,不仅仅指男女相处的融洽,更涉及墨子认为的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关系。最近看书,才知道有一个法国教授、汉学家叫潘鸣啸的,化了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部论著,名《失落的一代》,四十三万字,干脆把我们知青这代人称为失落的一代。而历史的吊诡与反讽在于,恰恰是上山下乡运动,促使知青开始自觉思考自身与国家的命运。经历改变了人,也促成了思索,可说是思考的一代。 不论是荒废的一代、失落的一代,抑或是思考的一代,刨根问底就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穷折腾是没有出路的。人生是一部悲喜剧,有悲有喜才有嚼劲才够刺激。劫后余生,苦尽甘来,历经多重沟坎升华到新的境界,方真正享受到人生之美。这次团聚,亦喜亦悲,意味深长。我们的班长、我们的老同学,找了半个世纪,才把人全找到,并促成了这次团聚,不容易啊。尽管还有点缺憾,团聚的气氛是融和的,情绪是昂扬的,思路是清晰的。不容易哟,把失散多年的同学再聚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成功。每个人都走过一段不寻常的路,每个人心理历程更是起伏绵延的,每个人都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些,我们这一代人结局圆满些,生活充满阳光少些雾霾,心情顺畅、舒坦少些苦楚,老同学活得更幸福更长久些,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些,和和美美些。
他是我在打篮球时认识的,比我低一届。都是各自年级的后卫,个头一样高。那年我专业没有过,没去参加高考,补习时和他在了同一个班,又坐到了同一桌。但我们有限的交流也只是在球场上,不同的是我们成了队友,当时还有他的好友打前锋的辉。后来,我又没有拿到专业准考证,也就没有心思到学校去了。
据说这炒熟的普洱茶,对身体很有益。这茶还是去云南旅游时,买回来的。
总统府、中山陵、南屠纪念馆,记录近代的血泪与进步。瞻园、白鹭洲、玄武湖、中华门、明故宫、夫子庙,纪录历史的变迁。城市街道拓宽了,修筑了新的楼房大厦,曾经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沙场抑或金碧辉煌琳琅满目的宫殿都被城市取代,商业气息浓厚,文化气息弥留,不变的,是见证朝代更迭、流淌向东的秦淮河水。
假如真的有天塌地陷的世界末日,假如真的有千古传说的诺亚方舟。我会用我喷薄如日出的血红,为你精心描绘逃出生天的船票;倏地将你推向美丽的方舟,看着你渐渐的淡出我的朣孔我的视线。上翘的唇角轻轻弯成一抹世纪最经典的微笑,背景就是那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的毁灭中的星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多么缠绵悱恻的一种惆怅。常常想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那种强烈的喜怒哀乐的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失落伤感,像是一片孤独地飘在天空上潮湿的云,在梦中将记忆的残梦唤醒,凄凉,孤独,摇落的心事。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免责声明:文章《没有国家社会上山下乡文化青春大学知青运动》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没有国家生活大河兰花小河节约黑夜
- 下一篇: 没有国家精神力量时代人生能够人们需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