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编辑:江南风)
坚持了许久的委屈,终于有一天一个陌生人的一句话让我感动的潸然泪下,我相信这个世界有着和我一样的人,我们一起经历过一样的悲伤,之后当伤口愈合的那一刻变得更加坚强。就像是我要需找了好久的东西,突然跳到了我得面前一样,不知道是否能露出久违的笑容还是过分的惊喜,只是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丝感动,不能救赎自己的自己仿佛看见了能救赎自己的救世主一样欣喜。
过去,你可以参加100个人的饭局,而现在,饭局上的人越来越少。所谓席终人散,并非在一顿饭后。其实过去的许多宴席从来没有散过,只是暂停而已,现在才是真的散了&sh;&sh;某某去世了、某某去了外国、某某不知所终、某某出了车祸,而某某成了小人(将你家的情况、酒桌上的肺腑之言、电话里的密谈、私人信件都公布了,告密者找到了冠冕堂皇的正义感,大义灭亲了)(中国散文网);(中国散文网);有太多的人你不想再见面了。而过去大家在一起亲如兄弟,觉得将来会勾肩搭背地走进坟墓里去。
我沉醉在烟酒中,我酒醉心醉情醉。这是我对生命,我对人生,我对生活的一种随意,一种坦然,一种豁达。我企盼自己明天的未来,我期望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过往在眼前闪现?多少回忆在脑海里驻留?谁在夜色中眷顾我的寂寞?
一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后由我负责擦黑板。擦完,我忽然突发奇想,准备在黑板上练练字,于是随手抄下讲台桌上的座位表。不料却被同为值日的男同学看到,他立马起哄说我喜欢写在黑板上,这个叫杨洛洛的女生。我想解释,他却没有给我机会,扔下扫把就往教室外面跑。第二天,流言传遍了全班。早自习结束时,那个男生跑到当事人面前,告诉女生说我暗恋她。女孩在今早更早些的时候,对此事就已有所耳闻,但听到男孩详细的陈述时,仍旧羞红了脸。她假装生气的责备了男生,但最终还是在起哄声中腼腆地笑了。从那以后,我们成了班上“公认”的一对。但凡我们俩交流或是走在一起,总会有人起哄,跟在我们身后叫着“老公老婆”。那时我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我们经常出入办公室,这种事情就又时有发生。我表面上装作无奈,心中却暗自窃喜。那时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从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喜欢那个女生了。她害羞时羞红的脸颊、高兴时微微上扬的嘴角、认真时似怒非怒似笑非笑的眼神,看我时清澈的眼神……这些都使我心动。然而毕业之后,我们却失去了联系。仅有一次,那是小升初那年暑假发生的事情。一天,我翻看同学录,望见她的大头贴时情难自控,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上面的号码。一个陌生男人接起了电话,吓得我慌忙挂断了电话。可后来我怎么就将你遗忘了呢?再遇真是让人百感交集。二那是前些天的时候,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我终于得空回了趟老家。也许是近些日子积累下来的疲惫,坐上47路公交没多久,我便酣然睡去。猛然惊醒时,原以为已座过站,一看手表,发现才过了五分钟没到。因为家住偏僻,离到站还有大半个小时,闲来无事,我便漫无目的地环顾起车内来。一瞬间,我感觉到时间短暂的停留,就在我于拥挤的公交车中,一眼认出那个女孩的那一瞬间。十多年不见,她的外貌却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早先我曾听说她早已嫁作人妇,如今再见,她正于颠簸的车中,双手紧握扶手,在拥挤的乘客中艰难站立。我很想出声叫住她,给她让座,然后假装漫不经心的和她谈论过往与现在,最后轻声地互道再见。但我依旧缺乏勇气,我依旧退缩不前。我怕你会陌生的望着我,寻问我是谁;我也怕你可能会脱口而出的那句“好久不见”。我犹豫不决。她站在车头,我座在车尾,我们之间的距离成了我退缩的最佳借口,而命运也不再给我等待的时间:坐在她前面的初中生站了起来,因为此时他发现姑娘已怀有身孕。她将耳鬓的碎发拨到耳后,谢绝了少年的好意。我的姑娘。因为怀孕她的身材已经走形,淡蓝色格子的宽大连衣裙,让她看上去更加臃肿不堪,不加修饰的脸庞此时正被阳光晒得通红。她不再苗条,也已不再年轻,在一些人看来可能甚至有些邋遢,但在我眼里她却依旧闪闪发光。三我到站了,她与我在同一站下车。姑娘打着伞独自一人下了公交。她为何一人出行?又将要去往何处?我是否应该追上她?我坐在最后排的角落里望着她的背影,预感到这将是我们仅此一次的相遇。47路的司机大哥换了广播台,放的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放到“伤心太平洋”时,公交正好驶入隧道。“也许我应该邀请她到附近的餐馆坐坐。”我低头望着膝盖上的手掌想道,并跟随者汽车驶向了下一站。幽深黑暗的隧道前方正等待着一束光亮,仿佛伴随着下次阳光袭来时,我们将到达往昔岁月。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杀死香蕉鱼 赞
越发的想你,我的心已穿越雨幕,飘摇的心事,丝丝缠绕的企盼。流连在红尘陌上的某一处,那里,你温暖如初,一切只如当年。枕着你的名字入睡,眼角犹带泪痕,回味着你给过的眷宠,在梦里,等待与君相携。清晨梦醒,对镜自怜,睁大眼睛,那凋落的容颜是我吗?辗转的岁月里,昔日的红颜,已被沧桑覆盖。原来,恍恍惚惚间,我已在回忆里走了那么久。
而今,坐在北方的窗前,窗外洁白的冰冷陪伴我孤寂的心情。你我近在咫尺,却要相望相忘千里之外。本该相守却要毫不相干。这个变幻莫测难了心愿的世界,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滚滚红尘,悠悠岁月,多我一个不挤,少我一个不熄。此时此刻,真的不自觉有些许泪滴无声划落。你来的笑脸,春风拂面。你去的背影,雪上加霜。有你在的日子,快马加鞭,光阴似箭。而你离开的日子,天高云淡,地久天长。
清明是我们为父亲祭扫的日子,我们兄妹几个相约,带上母亲或乘坐高速大巴、或乘坐动车,去老家为父亲上坟。 自从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以后,我们回家乡的路又多了一条。为了欣赏跨海大桥的雄姿,同时与母亲共享天堑变通途的愉悦气氛,我们开着自驾车,开始了回故乡之旅。我们从上海出发途经杭州湾跨海大桥,过了大桥后,在第一个出口名为“庵东”的地方下了高速,车行二十分钟左右,到了余姚陆埠镇属下的西岙村、石门村,这是我父母亲的出生地,两个村庄相距三公里,那是两个依山傍水,风光美丽的小山村。 从上海发车到家乡,总行程只用了三个小时。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世道变了,变化太大了,以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都做到了。当年我十九岁提着小包袱就是从“庵东”坐船去上海,一路上整整用了七天七夜,船小浪大,受尽了颠簸的辛苦,现在这么快到家了,真是像在梦里头。”母亲边说边张开没有门牙的嘴,似孩子般地笑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回家乡的路是很漫长的。父母亲为了省车费,我们回家乡时大都是坐的加班火车,这种火车平时用来装载货物,到春节回乡高峰时,就用来装载乘客,人们称它为“棚车”,车费只要平时火车票价的一半,票价便宜了,坐车的人就多了。那时“棚车”的车厢恰似一只铁匣子,车厢中间挂了个汽油灯,寒冬里略显昏暗的灯光,随着车厢的移动来回晃动着。车厢门的缝隙很大,刺骨的寒风只往门缝里钻,车厢内外的温度相差无几。为了御寒,我们用大棉衣套小棉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只“饭窟”(以前用稻草扎成的圆筐,是用于米饭的保温),可还是不能抵御“三九”寒流的侵袭,临下车时我们被冻得手脚发麻,四肢僵硬,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 那“棚车”中所经历的难熬的冬夜,已成了我抹不去的记忆,虽然说旅途无比辛苦,可还是抵挡不住心里的思乡浓情,每次回老家前夕,总是夜不能寐,心已经飞向了老家。一路上“棚车”无论大小车站,站站停靠。车上没有座位,我们带着报纸席地而坐。上车前还不能够多喝水,因车上没有厕所,只有两个木制的粪桶,上车时大家拼命地往前挤,就是为了找个远离便桶的地方驻足,经过一晚上人挤人的折腾,总算在临近家乡的一个小站下了车。 下了火车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家,那时通往家乡的路还没有筑就,只是一条乡间小路。车站上叔叔担着两只空箩筐,已早早地等候着我们,叔叔把我和相差我一岁的妹妹放进两只空箩筐里,挑上我俩朝山坳的老家走去。虽然此事相隔多年,可每次和妹妹回忆起来,总有一股亲情的温暖在心中涌动。那天,我们搀扶着叔叔,在风景如画的水库边散步,叔叔指着我们脚下的一条通往省城的大路说:“这就是当年我挑着你们姊妹俩去火车站的路”。随着道路的畅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山里人的生活起了质的变化,这些改变来源于山里人的聪慧和勤劳,如今堂兄妹家里都有了轿车,从此山村与现代世界不再遥远。 回上海的前一天,我们兄妹几个推着坐在两辆轮椅上的母亲和叔叔,漫步在记忆中时常出现的,景色迷人的乡间小路上,母亲指点着周边的群山说:“这是‘上坳垴’、这是‘黄泥岺’、这是‘坳坪里’,小时候为了生计,我跑遍了山野,喝遍了山泉,采集了山货,到集市上卖,还挑着一百多斤的烧柴,轻松地下山,可现在……”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和叔叔小中风后的病体,再瞅瞅我们兄妹几个,人到中年的模样,我抬眼望着满目翠绿的高山,禁不住感叹道:青山依旧,人已老。我又把目光投向前方的新路,它正向外延伸着……
前情旧事恍如烟云。轻轻地,叩响我的心灵,肆意的渗进我的思想,不由人缅怀过往,或是一些依稀的容颜。许多某一个场景透过记忆,仍然清晰的恍如昨,那人,那事会在刹那间让我感觉有点点温暖然后发觉自己仍然渴羡,尽管是如此肯定的不可能了,可那场曾经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雨中的舞台是如此深情的演绎过啊!曲终人散后,被雨淋湿的爱情谁胜谁负,谁是谁非?直到至今,我仍不明白。
只想写些东西,即使当你百年后,也有证明你曾经活过的印迹。
天刚微亮,灰朦朦的天空,不见往日的晨曦,远处的山林置于一片迷雾之中,抬眼望去犹如看不透的一片乌云,若在天边,又近似在眼前,若离若现……
《一》
免责声明:文章《没有母亲叔叔车厢火车记忆老家姑娘》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