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歌大全正文

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讲述了什么-如何评价林徽因《窗子以外》?

符韵散文网 诗歌大全 2020-11-10 03:07:39 407 0

如何评价林徽因《窗子以外》?

散文是最容易写又最不容易写好的一种文学作品。内容上要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语言上要避免堆砌藻饰,构思布局要精巧,立意上要新颖高远。如果拿上述标准衡量《窗子以外》,它都符合标准。《窗子以外》最优秀的地方是立意新颖。从古至今,文学作品写到窗子的并不少。比如“当窗理云鬓”“何当共剪西窗烛”“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澳大利亚泰格特的《窗外》,都是把窗子当做背景,或者一种视角。而林徽因把窗当作形象来描绘,这是《窗子以外》的创新。钱钟书先生的《窗》,赋予了窗子新的含义,由窗子展开了各种联想,但毕竟没有把窗子当做审美对象。

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写的是什么

你好,我是【ygpgk24374】,很高兴为你解答。我只把我知道的一点说出来:《窗子以外》体现了林徽因对于市井人群的关注与同情,但是也写出了她的苦恼,就是她不能够融入到这种生活中去,所以题目是窗子以外,就是说这两种生活之间总是有间隔,无论到哪里,总有类似窗子的东西隔着我和这种生活。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林徽因《窗子以外 》是什么意思?

林徽因表面是说,窗外的风景是看不透的。“算了算了!你简直老老实实坐在你窗子里得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其实,她是明白的。她一定大有铜驼荆棘,故离黍之感;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文章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读出了一个知识女性对下层人民的悲悯,对社会裂痕的哀伤,以及对自身优越生活的愧怍和不安。写作手法:《窗子以外》的描写中处处借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各阶层民众的生活,揭露了当时腐朽落后的现象,使读者在笑声中对散文中的人物予以否定。当然,林徽因笔下的讽刺大多以直讽为主,或调侃,或批判,极具现实主义。首先是对窗子以内的“你”的讽刺。 据资料显示,文章的主人公“你”是林徽因以自身为原形创作出来的,散文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你”的认识。正是这样,我们不难看出,“你”代表了林徽因一类的拥有文化知识又不断自省的学者。而散文中不断重复强调的“永远是窗子以外”,喻指当时知识分子脱节的创作,这引起了当时很多学者的共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6313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