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歌大全正文

林清玄散文风铃的启示-林清玄散文《风铃》全文?

符韵散文网 诗歌大全 2020-11-11 19:39:04 198 0

林清玄散文《风铃》全文?

《风铃》-林清玄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扩展资料《风铃》赏析:风轻轻掠过,摇曳过风铃的腰际至发梢,那清脆玲珑的旋律,有节奏的舞步,幻化成妙龄少女的发丝与风的嬉戏,也婀娜地融化在林清玄那首如歌如梦的《风铃》里……这篇三百余字的小散文,没有多余的修饰,很随意的笔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过《荷叶母亲》,逻辑性强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远不超《少年中国说》……它如同风铃般,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惺惺作态,没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抓住了“风铃”与风应和这一常见的,却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现象,在他眼中,风铃是活的,且是一个敏感而极富灵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风的音乐演奏者,有了它,人们就会在炎炎夏日听出大自然的清凉,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风铃”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风才有了光彩和生气。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颗善感的心,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不断“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作者将风铃写的精致而有灵气,实际是在写人的心灵。他希望能通过心与心的相映,来营造一个美好动人的世界。“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发此联想,其实人生就像一趟旅程,不在乎最后的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作者不也说:“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高至心心为民的帝王将相,到战死沙场的忠烈战士,那些劫贫济富的江湖侠客,下至乐于助人的平民百姓,他们有的走进土地里,有的火化飘散在风中,但,他们始终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路上,在史书上,在后代的心上。就这样清淡淡的书香气,水灵灵的心细眼,深浓浓的哲理味,成就了情有独钟,深深迷恋的林清玄这首如歌如梦的《风铃》,它教会我要做个“有了心的风铃”,因为,“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印,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风铃散文林清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不必记得,哪一朵春花先谢,哪一片叶子刚落,冬去春来,潮起潮落,抓不住的种种,只愿依然。青黄相接,荣枯相随,待到明年春起,依然能够看到新生的嫩芽,和含苞欲放的花朵。云在青山月在天,秋是明净的,也是安恬的,如果有想念,就让感情简单一点,如果要快乐,就让心简单一点,看取尘世多如蔓,记得此心可为篱,光阴长,从容过。

常常喜欢沐浴在阳光里,去看一花一树一风景,或许是贪恋那抹亮色,感觉明亮中,双手握住的岁月,是如此的清晰可见,连一些怀念,都有了暖色。人生总是太忙碌,总会在辗转间,沾染了烟火气,漏下了清凉,和无人看见的篇章,学会将心放在与阳光同在的地方,在尘世转换的声响里,将那些念念不忘,以自己的方式安放,岁月这幅画,便多了几分成熟的笔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67933.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