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光也停滞了,久久。这画面太美,我想留住她,留到我永远的记忆里。但这画面又似曾相识,是在我的梦中出现过,还是在我联想的小说里?
我在奥达也模仿着诗王,想用念想来抵御蛮荒,可是我无法像诗王那样高歌,诗王的素莱玛在诗词里在心肉间,可以随了诗王的字符无忧地律动,尽情地妩媚妖娆,而我的素莱玛永远也不会在这样的祖碧和奥达令我牵挂,因为我的素莱玛不曾在这样的沙地里留下让人心驰神往的娇嗔,留下的只是让人泣血的念想!
“吃一堑,长一智”,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朋友,如果当爱情悄然降临于你的时候,请你务必审时度势,好好驾驭它吧!
夜色四合,奔驰的列车呼啸着穿行在东北这片旷野里,车厢内灯光暗淡,经过一天的喧嚣,疲倦的旅客大都进入了梦乡,偶尔有几声私语,窃窃的,梦呓一般,而后便是一片寂静。车窗外不时闪过几缕灯火,转眼间便淹没在夜色里。夜未央,我这个孤独的旅人脸上写满了倦意,朦朦胧胧,似睡非睡。渐渐地明显感觉到火车减速了,不久,列车停在一片灯火通明中,站台上三个大字“德惠站”赫然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望着一个个匆匆背起行囊下车的旅客,多想和他们一道,走进那个依然亮着灯盏的温暖的家,然而我不能,因为生计我依然要流浪向那方,无法踏上这片土地,心头蓦地掠过一阵酸楚,涌起阵阵归期未卜的苍凉和茫然,多想看一眼熟悉的老宅,看父母坟头荒芜的杂草……。汽笛长鸣,火车重新启动,载着我一腔浓浓的乡愁上路。虽然渐渐地车厢内又恢复了寂静,然而我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惆怅茫然地倚在角落里,手上不停地翻检着手机里的照片,心绪也和这一张张照片一道飞回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
我摘下了路边的一朵野花,‘小姑娘,你就像是这朵花一样。从生长就被安排好了一切。一点一滴。我就像是蒲公英一样,居无定所,随风飘荡。如果可以,你会和我换吗?所以,如果无法反对,为什么不去尝试着接受呢?’
我看着,她的手轻轻抚着我的头发,头皮似乎还能感受到她的温暖;我看着,她把我抱在怀里,低声说着什么,我们神情欢愉,我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时的快乐,心情莫名的愉悦着。
都为这前世之情,伊自誓不再负你之意。纵使遭受惩罚,也不管不顾,愿以此生交换。都为这前世之情债,伊自已放逐,披星戴月,叛旅天涯,风霜苦行而奔赴还你之欠。
我真地害怕了,在午夜梦醒时分,梦境里你的面庞清晰可见。而醒来后,伸出双手,却触摸不到你真实的容颜。那种无法言说的痛,你体会的到吗?所以,在我孤寂的枕畔,夜夜流传着无眠。我深深惧怕那夜的黑。或许,只有窗台上的玻璃盆里,那几株开满紫花的蒲公英,才能了解我,在深夜里独自买醉,那种想去解脱,又欲罢不能的情伤。难道我所爱的,只是你给的一个曾经。
妈妈离开我们之后,也许没有血缘关系罢,舅舅对外婆的冷漠,已经上升到不让她去上两家人共用的厕所了:连厕所门也锁上。我的外婆只好拄着拐杖到邻居家去上厕所。
亲爱的,我看见你在叙永人事局办公室遭遇冷落,我很气愤,很想一拳给那个办公室主任打过去,但是我知道打也没有用,因为我的手摸不到人,我想骂那个办公室主任,但是也没有用,因为我说话人是听不见的。看着你受委屈,看着你遭遇苦难,我做不了任何事,我无能为力,我心痛不已!
芳草萋萋,斜阳无语,暮色之下人独立,为谁哭泣?夕阳西下,泪洒红尘里,人断肠,在天涯。
年年端午又今朝,我女儿徐菁从台湾返上海,捎带回台北高记品粽礼盒,孝敬我这个患病在家静养的老爸,我发现其中十只像小小枕头似的相思一口粽,轻轻地剥开碧绿清香的箬叶,一见这小巧玲珑的香粳玉团,眼睛突然一亮,细细地品味着甜津津的又香又软的一口粽,情不自禁地相思起来:其实,人们的味蕾也可以体验一下人文蕴涵,不是吗?与其说这小小一段白玉团,还不如讲碧绿箬叶紧裹着一个穿越时空的思念及人文情怀。不是吗?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宗同祖,不仅同一种语言、文化,而且连传统节日仪式、食俗、美食、活动也一模一样,比如端午节挂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及划龙船、戴香包等都一样,因为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台湾的相思一口粽,寄托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台湾人民是相当隆重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感悟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船吃粽子,他们熟读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明白吃粽子划龙船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且更重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到了那天节日,家家户户打扫焕然一新,节日前人人都要理发,传说谁头发太长,就要被妖魔拔去扎粽子,诚然,这是台湾人民的幽默;于是端午节前,理发店生意特别兴隆。节日里妇女们头上佩带艾叶,孩子们身上挂着香囊,也叫香荷包。这种荷包用五彩绸布做成鸟兽形状,包内装上香料,挂在胸前,不但香气扑鼻,还可以防疫除病。 台湾端午节的美食中,除了流传“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的民谣,最主要的还是吃粽子。从“台湾相思一口粽”品味中,笔者由相思联想到历代文人墨客,皇帝大臣,平民百姓在端午佳节饮酒品粽之际,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妙语。唐代皇帝在端午节宴会上常常喜爱对大臣赏赐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礼品,以示恩宠。所谓九子粽,即用彩丝将九只粽子扎成一串。相传当年唐玄宗赐九子粽时,吟诗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欢度端午佳节的豪华盛况。唐代诗人郑谷诗云:“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寥寥小言,便将普通渔家百姓端午佳节分享粽子的欢乐热闹场面跃然纸上。宋代词人杨无咎作《齐天乐·端午》“有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荷香暗度……”“画船喧垒鼓”之佳旬,可见“角黍”(粽子古称)是那个时候人们喜爱的美食小吃,分享时兴高采烈,“情传莺喉”,胜读离骚章句。元代文人墨客,每逢端午佳节分享“角黍”时,感时怀古,“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复吊沅湘”,“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清代文人谢墉笔下的粽子另有一番优美情调,他的《粽子》诗云:“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萱丝韬。炊余胀满俊俏角,剥出凝成纤纤膏……”不仅生动描写了故里粽子制作工艺,熟后形态,而且借粽子倾吐了思念喜爱之情怀。 由此可见,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节日的美食,而且富有诗情画意的人文内涵,古往今来,粽子文化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炎黄子孙的心目中依然具有无穷的魅力。笔者写到这儿,突然顿悟:一只小小的台湾相思一口粽,从剥开碧绿箬叶,将一寸光景的白玉团放在嘴里,细细地让味蕾体验一下美味,一直到吞下胃肠,仅仅是一两分钟时间而已,而对它的人文蕴涵的挖掘与品味竟花费了好几个小时,这深切表明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文化的享受,才是人类真正的文明享受。否则,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囫囵吞下去,就没啥意思了。为之,我很感谢我的爱女徐菁,从台湾带来的珍贵礼物。
免责声明:文章《粽子台湾佳节美食诗王喜爱相思无法旅客文人墨客箬叶留下》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粮食母亲故事水塘我会粮站田地收割
- 下一篇: 粽子没有生活时候统称看着点点头情侣化作不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