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这篇小说是出自于哪位作家?
作家:琦君作品导读:《母亲的书》数十年来,琦君始终以单纯的心情面对写作,主张文学应多发扬光明美德,落笔之际须是满心的同情悲悯,务求唤起世人关怀,以求改进。「文情要真,练字要精,风格要新,心情要轻」是她奉行不渝的写作原则。杨牧认为「琦君散文的严密深广,复寓于平淡明朗之中」,此语或可为琦君作品的注脚。母亲一直是琦君生命的依靠,也是她创作的主要泉源,她的许多作品几乎直接或间接的,从各种角度或浓墨或轻描的刻画母亲的形象,就像《母亲的书》写识字不多的母亲也有她喜爱的书,它们虽然不是什么名作巨著,但每一本都反映了母亲的孺慕怀想,对丈夫的坚贞情感(橡皮纸书),处世为人的准则(十殿阎王)、生活上顺应自然律动的节奏(黄历),以及宗教信仰虔敬的寄托(佛经)。书,无非是情感的共鸣,经验的累积,知识的传承,而没受过正式教育的母亲,其实是一位真正懂书、爱书的人。
琦君《母亲的书》好词好句摘抄?
母亲的书母亲的形象特点橡皮书贤惠、柔情,热爱生活,勤劳朴质,思念亲人十殿阎王善良、朴质、真诚、善于教育孩子《本草纲目》崇尚知识、渊博评分意见:本小题共6分,每一条2分。意思接近即可。20.示例:这样说并不矛盾。虽然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母亲身边有一些一直伴随她的书,她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像是一位知识女性,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她架起了“我”和书之间的桥梁。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评分意见:本小题共3分。“读书”,“知识”,“表达感情”或对“我”的影响,各1分。此题与《社戏》“那夜似的好豆”,相似。21.示例:原句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用夸张的手法,说“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说明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令人赞叹;改句虽然简洁明了,但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突出。评分意见:本小题共3分。能答出“强调、夸张”得1分,原句的表达效果分析正确1分,改句的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得1分22.示例(1):这一小段文字既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也有对经堂的环境描写。通过写母亲“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度了终身,登了彼岸了”这一神态,塑造了一个善良质朴的母亲的形象;而经堂环境的冷清和我内心的孤寂,又侧面烘托出母亲内心的复杂情感。示例(2):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母亲念完佛经后超脱的神态描写、对父亲不在家里的空荡冷清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父亲归来而不得只能靠佛教来安慰自己,排解内心的孤寂和痛苦的情感。评分意见:本小题共4分。能写出两种描写手法得2分,表达效果分析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23.评分意见:本小题4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凝练有力;能围绕母亲的事迹来写,揭示出母亲的精神价值,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即可得4分。字数过多或不够减1分。有病句,扣1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