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怀念琦君读后感100字。李急急急急?
读琦君的忆旧散文.给人一种凄迷而幽怨的美感。美的令人忧伤.美的令人无法释怀。正如她自己所说:“淡淡的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那不象征虚无缥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 琦君的散文笔调清丽婉约、凄美哀怨,这种细腻却又似闲话家常的方式,也许就是为什么读琦君的作品会在内心有一种隐隐约约悸动的缘故吧?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幽幽的伤感。 《髻》一文的结构,就是作者从年幼时的记忆写起,将几十年的沧沧桑桑凝聚在两个女人的发髻的变迁中,看似随意道来,其实独具匠心,字里行间蕴藉着含蓄之美和深湛的感思。这份感思绵密纤细,没有大悲大痛,却又无孔不入,只是它并不粘执小气,而是环环递进,步步深入,又层层超越,娓娓道来,如絮家常,显现出女性特有的宽厚和同情,不失为一篇清丽永的散文佳作。 亲情的永恒,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永远也不会泯灭,我们无法抓住时间老人的手,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我们的亲人,一一的从我们身边带走。
求髻,琦君,读后感?
第一遍读《髻》,没读懂,不清楚到底要表达什么。整篇作品,没有批判,没有指责,没有好坏,只是在描述。再读第二遍,读到了含蓄为母亲的不平。原来母亲的髻,不是她骄傲的资本,而是姨娘甚至下人的笑料。姨娘张扬的髻,却是母亲心中的痛。一个妻子,远远地凝视丈夫,丈夫的眼神却停留在另一个女子的身上,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痛?琦君对母亲的心痛了然于心,笔下却不透露,只是在写髻,对母亲敌人也是满怀宽容。一句指责都没有。或许琦君无法指责,那样的时代,这个女子又有什么错呢?她只是做了别人的妾,那个时代,是允许有妾的。父亲在情感上抛弃了母亲,他也无法体会到那个被抛弃的女人,内心是如何的凄凉与绝望。这是何等的残忍,琦君不忍心深责父亲,因为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人性何其复杂,一个正直的人无情地伤害发妻,同在一个屋檐下,对着发妻皱眉,转身就与另一个女子笑语娓娓。琦君描写的普通的生活场景,她记忆中的场景,读着读着心怎么也是那样的痛!姨娘与母亲背对背梳头,一言不发,这又是何等冷漠。她们的心里都在想什么呢?不管想什么,她们都没有错,因为时间会带走一切。琦君深深理解母亲,也同样怜悯姨娘。在晚年,姨娘应该也会懂得另一个女了的悲哀。爱、憎、贪、痴,都会随着岁月渐渐远去, 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呢? 琦君有一颗佛心,看尽人间浮华,心存深深的怜悯,宽容一切,原谅一切。
自己看着写一点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