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散文精选正文

一段美文摘抄100字左右

符韵散文网 散文精选 2020-10-02 22:17:25 2057 0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星期天下午,我应邀前往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一位名叫王志平的种粮大户。驱车徜徉在平坦宽阔的道路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风格别致的小桥,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树木,一幢幢临水而建的民居,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还有那一望无垠长势喜人的万亩稻田……好一幅生机勃勃风景秀丽的动人画面。这里就是苏州市域中极富江南乡村韵味的地方,也是苏州市最大的生态农业区。一到常北社区,就受到了徐卫华主任的热情接待。

他马上拨通了王志平的电话,我刚喝了几口茶水,就有人推门进来了。我定神一看,是一位中年男子,中等个子,很精干,黝黑的皮肤,一双黑色的旧皮鞋沾满了新鲜的泥巴,两只裤管高高卷起。看这架势,我就知道是他了。我赶紧迎上去,握着他的手说:“王师傅好。”一旁的徐主任连忙介绍:“老王,这是作家协会的沈老师,他要了解一些情况,今天耽误你的时间了。

”王志平快人快语地告诉我,他今年48岁,虽然有30多年的种粮经验,但成为种粮大户还只有十来年时间。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王志平刚参加集体劳动时,正值常阴沙农场的辉煌时期。“口粮三十八,工资月月发。” (常阴沙人每人38斤/月口粮,农民30元/月工资。)当年那句令所有农场人自豪的顺口溜至今仍让王志平记忆犹新。

“把女儿嫁到农场去”几乎成了附近几个公社所有农民的梦想与追求。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各地纷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国有常阴沙农场这种特殊的农业企业经营体制,已经相当不适应当时的市场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到了1986年农场被迫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农场职工实行档案工资,农场不再向职工发放工资。职工只不过是戴了顶国有“红帽子”的农民而已。

加上那时周边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传统农业的地位江河日下,常阴沙农场的经济实力和职工收入,与张家港的乡镇相比,反差越来越大。农场的现实是地多人少,种田出力不挣钱的现象普遍存在(当时要上交160元/亩,上交260元/劳动力;小麦产量约500斤/亩,价格0.31元/斤;水稻产量约1000斤/亩,价格0.48元/斤),于是很多年轻人抛弃了土地,外出打工,开店经商,进厂挣钱……农村的抛荒地越来越多,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勤劳淳朴善良本分的王志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1993年开始他就像捡垃圾似地不断地收容那些被遗弃的土地,每天起早贪黑不停地忙碌着,到1999年达到了100多亩。回顾那段艰难曲折的“种粮”历史,日子虽然过得比较清苦,但王志平从来没有后悔过。那时的王志平就认定了自己是块种田的料,只想安安心心地把农活干好,对得起天地良心。

王志平乐观地坚信雨过天晴,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耐得住寂寞,守候着清贫,在坚守中小王变成了老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言:“空瘪的稻穗总是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稻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在我看来,王志平就是这样一颗充实的稻穗,他一往情深地眷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果然如老王所料,200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取消了农业三上交。

老王马上通过招标方式与他所在的农场3工区签订了100亩土地经营合同,期限为5年。更可喜的是从2004年起,国家不但取消了所有的农业税,而且还了农资综合补贴69元/亩的惠农措施。这让那些有眼光的农民看到了种地的商机,得到了实惠。同年3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将省农垦集团所属常阴沙农场划归张家港,实行属地管理。从此常阴沙农场终于跨出了体制隔离,踏进了与周边发达地区融合的发展快车道。

随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发展农业的文件取消劳力费,实行30元/亩的粮种补贴。加上最近几年粮价不断大幅上涨,王志平种田的劲头更大了。为了扩大种植面积,2005年,他第二次招标成功,以450元/亩的价格从其它农户手中取得了100多亩土地经营权,期限为3年。2008年初他又以570元/亩的价格第三次中标成功,承包了200多亩土地进行经营,期限为3年。同年10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又把常阴沙管理区正式更名为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

突出“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现代农庄”的整体风格,这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言谈中,我也感受到了老王那种依靠科技,规模种田,越种越甜的滋味。时钟在不知不觉中转到了15点,老王赶紧从沙发上站起来,笑着对我说:“沈老师,我还有活要干呢。”我连忙说:“那好,我也跟你到田里看看。” 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我在孙主任的带领下,漫步于整洁的乡间道路,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田畴上,禾苗青葱,果树遍野,清新的凉风夹带着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转眼间,我们来到了老王承包的稻田,他正在田间指挥着五位当地中老年农民抛洒土壤降解剂。孙主任告诉我:“早晨5点老王就用自己的中型拖拉机到农资服务站装运土壤降解剂了。”我仔细一看,400来米长的田埂上每隔20来米就堆放着3、4袋东西,我开玩笑地对老王说:“看来你也是个苦‘地主’。”他嘿嘿一笑,指着脚下松软肥沃的土壤说:“我们这里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去年开始全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全面控制化肥使用,积极推广有机肥,土壤肥力好,种出的‘常绿’牌大米每公斤要比普通大米贵五毛还供不应求!现在我们常埋怨西瓜不甜,大米不糯,其主要原因是土地长期使用化肥的结果。

今年开始我尝试种植有机稻,已经与农业公司签证了委托生产合同,实行保底收入1200元/亩,现在市场上有机稻至少也要卖8元/斤。”“那你要发大财了?!” 我故意问喜上眉梢的老王。“哪里?做农民,种粮是能致富,但绝对是发不了大财的,不过和过去相比,收入肯定是好多了。” 老王乐观地给我算了一笔账,除去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用工等成本1000元/亩,正常年景纯收入起码在500元/亩以上,加上政府奖励补贴,前几年的纯收入都有10来万。”说到秸秆还田,我想起了前两年四川成都的双流机场因为农民在麦收后大量焚烧秸秆所产生的滚滚浓烟影响了能见度,最后被迫临时关闭的事情。

焚烧秸秆的确是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谁知孙主任倒很内行地告诉我:“秸秆还田,破解了农民种粮增收难、秸秆还田难、水土保持难、地力增肥难的四大难题。”更让我佩服的是老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了秸秆还田的四大好处“免烧秸秆保环境、免耕覆盖保水土、秸秆培肥保优质、省工节本保增收。”我大开眼界,不得不对眼前的这位“土八路”刮目相看,连忙向老王竖起大拇指。我感慨万分地说:“学无止境,想不到种田也有这么多‘花头经’,看来种田也是无止境啊!”这时在田间帮忙的陆阿姨也一个劲儿地直夸老王人品好、能吃苦、肯钻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看到了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禾苗在农民的汗水中成长,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看到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业是一项光彩的事业,农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看到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个洋溢梦想的世纪,一个无限辉煌的未来。(2842字)2010-8-1夜修改5稿。

看到知青点的简陋,上海来的带队干部姜师傅心里一颤,想说什么、又摇摇头忍住了;当看到我们挽着袖子、卷着裤腿、光着脚、脸上沾着泥、发梢冒着汗、从大田里赶回来,姜师傅、肖阿姨都有点动容,我看见:肖阿姨的眼眶有点发红了。

中国是亚洲一颗灿烂的明珠,她正以不屈不挠的气势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来自上海的新战友的歌曲《亚洲雄风》把我们带到历史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会场里又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和自豪的欢笑声。

深秋十月。安徽绩溪,溪水潺潺,山峦尽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坎头村。拾级而上,许家朋烈士纪念塔高耸入云,骄阳如金,光芒万道,照耀烈士英名,万古长青。

我从纪念堂南门入口处排队,随着队伍缓缓前行。到北门入口进入纪念堂,大约800米的距离,我随队伍却挪移了1个多小时,才来到北侧入口。在南侧起点排队处,我刚刚进入铁栅栏通道,高大的松树苍翠葱郁,榆叶梅开着红色的花儿,那花儿恬静温暖,一串串一簇簇热情祥和,俊伟大气。青翠的松树下那花儿像火在燃烧着,又似水柔畅流淌。朵朵红花,至纯、至美、至清,流芳着伟大的情怀。看到那花儿,让人产生拳拳的眷念。欣赏那花儿,如浤浤汨汨的水流,让人涌现出眷眷的情思。“眷眷往昔时,以此断人肠。”这圣洁的梅花,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一代伟人的淑世情怀。诉说他在缔造新中国的丰功伟绩。诉说着他老人家文韬武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魄。

看来,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真的长大了。经过两年(我是他们五年级时才接递其语文教学的) 的语文教学,与他们朝夕相处,孩子们真的成熟了。

一天中午,连队里的钟声突然急促地响起,连长大喊着“着火了,着火了,快去救火啊”!火情就是命令,大家马上拿起镰刀拼命地往起火的山上跑去。到了火场,风很大,火也很大,大家有的赶紧用镰刀劈开防火线,有的砍下树枝扑火,但是因为风大,火越烧越烈,这火怎么也扑不灭,开防火线都来不及了,火势很猛,眼看就要烧到橡胶林,这时,我们十几个知青手挽着手,排成人墙,用身体一次次地把茅草和小灌木一片片地往下压,奋不顾身地与大火搏斗着。这时由于风大风向转来转去,火势迎面扑来,大火突然把我们围住,像要一口气把我们吞没一样,我只感觉到整个脸和全身的皮肤被眼前的大火烤得又热又痛,眼睛难以睁开,但这时候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高喊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大火越烧越猛,那一刻,有种就要壮烈牺牲的感觉,但心里却没有半点害怕,只想保护橡胶林,根本没把死当回事。就在这时候,听到连长在大声呼喊着我们,并且和几位老工人赶紧从另一边劈开一条火路把我们给拉了出去。最后,经过大家的奋战这场山火最终还是被扑灭了,正好烧到胶林的旁边,没有烧到橡胶树。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在回连队的路上,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像画了张脸谱似的,黑一块,红一块 ……

“我专门找车去了。只能坐两个人。”她竭力反对我的建议。陈华平和周伟军也顺水推舟地逃脱了。我只得跟在她的后面。那可恶的两个家伙在我身后暗自偷笑。

丽江古城(大研镇)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座没有围墙的城池。在我看来纳西人是没有门的民族,他们的家只是栖居。他们的世界不在门后面,而是在大地之上。他们的家与大地之间没有城门关系。800年前的木老爷不仅不愿围墙而“困”,还有大大方便了茶马古道马帮穿城而过之意。其实你也根本用不着担心他们的安全,后来我站在古镇的最高处仔细观察,整个古镇建筑俨然一幅诸葛亮的八卦阵。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惊叹纳西祖先独具匠心的防御理念。难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悠悠然自得其乐,不论秦汉。

“阿姨,”那位学长一声轻轻呼唤,拉回了我的思绪。他仔细端详着我,说,“您长得果真象赵雅芝,也象我们的师娘。"“我哪有那么美呀!"回想起他们背后对我的品头论足,我忍俊不禁,”忒儿”一笑,说,“你们老师还好吗?救命恩人啊,真想当面谢他!"”唉,中年丧妻,男人的三大不幸之一,让老师摊上了。”他长叹一声,接着说,”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吧!几年来,有人先后给他介绍了几个不错的女士,他都无动于衷。只有和我们几个谈起你时,不断的叹气……”

说两合崖有故事,不仅体现在它规模小、却是开放式、而且信众多。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座寺院里,凡普通民众所信仰和崇拜的民间诸神,皆可在同一片屋檐下生存,而且诸神们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走进世界,走遍中国,这种宗教圆融的现象并不多见,彰显着和谐与祥和。说句调侃的话,这两合崖看上去似庙非庙、似观非观,倒是更像一个“神仙们”聚居的村庄。如果这个村庄里的诸神有所灵魂的话,他们灵魂的境界,大大胜超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既得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同而不和”的世间人像。

和谐,就是允许“和而不同”,进而达到天下大同。在两合崖,有灵魂的人们或许能够受到启迪。 人们常说的魂魄,就是宗教讲的灵魂,灵魂是什么?人们和宗教都认为它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在封建和宗教统治时期,经常用灵魂这种“暗物质”的去向,无形的捆绑人性,利用灵魂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起到威慑和更好的禁锢个人行为的作用。如今,我们把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称为灵魂,用道德和舆论来约束人的行为,要求灵魂的完美,最终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

从两合崖角度来理解:灵魂其实就是善良纯白的心声,是早晨睁眼的第一声鸟叫,是心灵深处时常迸发的呐喊。它轻盈灵动,不受地心引力坠落的同时,也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人能被收买的只是自己的欲望,而灵魂恰好就是自己的驱魔人,不然怎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受到良心的谴责——那正是自己的灵魂在为自己救赎。不管是谁,切记不要以为自己长了张罗汉脸,就不能有只小叮当的灵魂。人的灵魂,就像住在自己身体里的孩子,它既不是小吃中的肉夹馍,每个馍里都夹着肉;也不是早晨六点的班车,每天都准时到达。正如世上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那么世间每一个人的面孔也都会不同,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各异,所以每个人的灵魂模样也会有差别。

现在走在街市或乡村,所见到的现代人,都像只没有脚的麻雀,总在不停地飞,忙碌乞食,营役生机。这样的生存让自己忘了生存的目的:人家买车,自己立即甘当车奴;人家买房子,自己赶紧当个房奴;人家生了个大小子,自家添了个闺女很妒忌;人家找了个好的工作,自己拼命追赶还不停地烦恼自己。现实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在被人群追赶着前进,然而自己那顽皮般孩子的灵魂,能同他人一样追赶自己的设想和欲望的进程吗?不顾现实的盲目奢求,反而压得自己走不动了,这时当灵魂追上来叫醒自己的时候,不妨撕下那张扑克脸,好好陪它说说话,看看自己做的这些,都是自己愿意、乐意做的吗?!回归自己,等待善良纯白的孩童般灵魂与自己同行,与其说是在等它,不如说是在给自己一个喘息思索的时间。适时停一停,让心情小憩,品一杯茗茶,闻一朵花香,让灵魂追上自己,让它给自己做一个心灵排毒SPA。走进两合崖看看,正殿如来佛掌管他的天宫大事,崖壁孙悟空自由西天取他的圣经;药王孙思邈济世天下,草医唐老爷救治草民……外国的中国的、道教的佛教的、神仙的民间的大融合、大团结、大和谐。

国事家事、大事小事,事事有人做,两合崖孩童般善良纯白的灵魂——做自己的人,干利人的事,乐行善的趣,灵智慧的魂。

免责声明:文章《一段美文摘抄100字左右》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一段美文摘抄100字左右 第1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8853.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