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散文精选正文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笔记

符韵散文网 散文精选 2020-10-02 22:18:21 4645 0

梦醒内荆河  一一《荷戟独彷徨》系列之《魂牵梦绕内荆河》  文/谢高模  序歌  内荆河是我大脑的沟回  是我童年的温床  我曾经的喜与忧暖和寒  都连接着你的柔肠  有多少血与汗  和着你的时光流淌  我生命的根扎在你的伟岸  蔚蓝的梦在你怀抱中启航  我家住在内荆河北岸。  我从出生到五岁,平时因父母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无暇顾及我,白天几乎连半个人影子都获不到,所以大多时候,我和众堂兄弟姐妹一大堆缠绵在祖母的裹脚边。我生性顽劣,一坐在架椅上就翻出来,用带子也系不住。放进站桶子,则在堂屋里从神台下到大门槛边把三角的站桶来回搡动。睡在摇篮里,一觉醒来,揪扯得堂屋兄弟姐妹大哭小叫。

祖母巴不得我早点长大上学去。她说“男服学堂女服嫁”,指望有个厉害先生镇住我这个“小活爷”。  兄长七岁要发蒙时,机会来了,家里人送老大上学,让他带着老二到学校去躲水躲太阳,免得家里成天鸡飞狗跳。老大无可奈何,只好奉天承运。于是我就成了兄长的贴身“书童”。

那年我五岁。  家里人将我们兄弟俩送到学校,一切都令我感到陌生新奇。我东瞄瞄西逛逛,看看这个可以让祖母解脱的神秘所在。  学校座落在内荆河北岸丁家村,紧靠潘家门东头与余家门西边之间,全是平房。主教室由东向西,三间教室夹一个办公室共四间。

靠东边呈南北走向,教室与活动室共两间。沿河是几间寝室,供外地老师住宿。靠西边南北走向,是潘家老爷子打着长条篱笆的菜园子。校园中靠主教室前边,是约七八平米的土台子。台的东边依次是双杆单杆和沙坑。

主教室背后,是掩映在高大楝树与柳树下的篮球场,南高北低凹凸有致,晴天扬灰雨天水泥。场子东面是余家门的水田。  兄长与他的同学们一样,从家里带来母亲用的秋箱桌子和板凳,提着一捆柴草交给老师,就算拜师入学了。吃过早饭,大人出工去了。兄长带一碗饭菜放在教室屉子里。

午间,饥饿难忍时,兄弟两人断齑划粥,狼吞虎咽。天晴,我在教室外面到处跑,与其他“书童”做游戏;雨天,只好蜷缩在桌子底下摸灰。整个生产大队,这样的“书童”何止我一个。学校默认,只要不捣乱就行。一切都陌生的时候,我不敢乱说乱动。

等到混熟,就蠢蠢欲动了。兄长上课读书时,我便跟着读,比较好混。他们做作业的时候,我躲在桌子下太无聊,有时抓起灰土撒在人家的鞋子上,于是被脚踢。我就用从兄长书上瞄来的字,在灰地上整人家父亲的名字泄愤。有时因此弄得兄长与同学翻脸。

  放学回家后,兄长做完家务,时常夜读,我趴在煤油灯前看和听。一天晚上,兄长背《骆驼和羊》,“骆驼很高,羊很矮”,好几遍后,我说:哥哥,明天我去替你背吧!兄长抚摸着我的头,笑着:你又不认得字,背个鬼,少捣蛋就不错了!一学期下来,还真听熟了不少课文。特别是小英雄雨来,我十分羡慕他会游泳,以致一到夏天,我就赤条条溜到河边,任祖母喊破喉咙,也不在乎。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被迫与兄长隔离开了。

因为学校接二连三出乱子,搞得刘功立校长与老师们焦头烂额。  小九香在学生厕所内用小棍子剥蜜蜂洞玩耍,意外地戳到了泥墙对面一位女老师的屁股上。学生与老师的厕所,就那泥糊的一墙之隔。女老师火冒三丈,涨红了脸,跑过来一看,是个“书童”小鬼,但又不好发作,就拎着小九香交给刘校长。这位女老师叫朱福珍,大家称她小朱老师,是城里来的美女。

面对如此尴尬的糗事,怎么好大肆张扬?再说这小鬼才五六岁还不是学生。刘校长也感到很棘手,真是豆腐落在灰里一一吹不得拍不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不了了之。此事过后,刘校长每天课间派男女两个值日生,在厕所两旁站岗放哨。  小建新在周老师的文艺节目排练时,跑到女生中捣乱并与潘姓女生打架,把女生脸上抓出了两道血痕。

平时温柔的周老师怒不可遏,提起小鬼扔出了文艺室,摔得他哇哇直叫。小建新的二哥知道了,哭着把小弟弟拉回家,告诉了他的大哥。他大哥气势汹汹跑到学校来咆哮着,要抠周老师的眼睛。周老师一个外地城市来的女子,哪里见过这等野蛮的架势,又气又怕,直抹泪水。此事导致那个文艺节目取消。

  在一次课间活动中,以余刘二姓为首的一大群同学互堆罗汉,导致余姓一小鬼手臂骨折。余姓家族闻讯后蜂涌而来,围住办公室,堵死教室门,不许上课。刘光锐老师把手摇铜铃都摔坏了,扑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校园里足足沸腾了半天才散伙。  平时课间,学生足球总是容易踢进潘老爷子的篱笆墙内,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去捡。

通常先报告老师,再找潘府王奶奶说好话让她丢出来,麻烦死了。一天放学时,足球又飞进篱笆内了。有人想到了我,让我去开篱笆门,偷偷摸进去捡球。王奶奶老两口全天候像雷达照着他们的领地,看见是亲戚的小孩,没说什么,让我抱出了球。一会儿又有球飞过篱笆了,学生刘功爽“冒天下之大不韪”,跑进菜地去捡球,出来时还顺手抓了一把王奶奶晒的藕片,同学们为他胆大包天捏着一把汗。

王奶奶不慌不忙,三寸金莲晃到刘校长跟前,一本奏上。全校紧急集合,六个纵队快齐静,站在土台子前。刘校长让功爽同学站在土台子上边,大声宣讲他的罪行。罪犯右手架在嘴边做吃藕片状,亮相示众并定格五分钟,以儆效尤。直到罪犯痛哭流泪才善罢甘休。

  咄咄怪事,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逼着刘校长使出杀手锏:严禁学前儿童进校园,谁违反开除谁!  我落荒而逃。无处安身,整天泡在湾里生产小队的文化室,踮起脚尖看余明信先生写“斗私批修”、“大公无私”之类的文字。塞公失马,虽然做不成兄长的“书童”了,但我却从此爱上了余先生说的“左体”(褚遂良体)。那时,标语口号铺天盖地,让闭塞的乡村人感受到了文化之美。

屋顶上用石灰水浸泡瓦片盖成的硕大“公”和“忠"等字,那个冲击力空前绝后。墙壁上语录及门框边的对联,百看不厌,都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了。我跑到河滩上,禾场上,雪地上及各个开阔地带,用树棍子学余先生的样子,划着巨大的短句。用烂排刷蘸石灰水在墙上刷跟我一样高的大字。一天中午,余先生用毛笔指着我的脸,嘿嘿地说:小家伙竟无师自通!后来,高中未毕业的我,因书法作文皆佳而出了名,刘校长派人三番几次上门,请我到小学去当老师。

余先生的民间应酬也无形中失去了市场。培养一个书法家,必然饿死一个老师。有人如此讥笑我。  不在文化室看写字的时候,我和一班小游神,为所欲为,兴风作浪,群魔乱舞。树荫下,木工赵师傅的斧头、凿子、锯子、钻头、刨子及墨斗被我们弄坏过一次又一次。

有一回我竟把钻头钻进了自己的脚背,烂了一个夏天。早头夜晚,三五成群站在河边,用弹弓射击轮船,用瓦片飞撞大木船。中午趁机务员不注意,偷偷摸摸用手掌按住抽水机的皮带,想把机器搞熄火,结果被螺丝栓剐得皮开肉绽。晚上捂着机器的烟冲口,想不让它冒火星,手心被烫起一串水泡。左邻右舍的桃子还毛咚咚的,枝上就被捋光了。

生产队苗坑里正发芽的红苕,一  个个被偷吃。桑树结籽时,争先恐后,吃得满手满嘴满胸尽是紫色。把孤寡老人余老爷子那坚硬的枣树给弄得体无完肤。夏天的内荆河水,泾渭分明,北侧难以舀到清水。我从溜下床到天黑,除了填饱肚子,整天泡在水里打浮球。

大雪纷飞,跟大群孩子拿了棍棒,满湖追赶兔子和野鸡,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嘻嘻哈哈的笑声,洒落在雪地上。  就这样,在乡村无其不有的捣蛋与形形色色的好奇中,度过了我无知妄为的童年时光。  七岁过后,我上学了。小学一二年级,很好奇,更好玩。咿咿呀呀,春去秋来,一混就过去了。

两年下来,记住了一部分人口手足木禾米竹风雨雷电天地上中下之类简单常用的字,唱会了几首语录歌,熟悉了几个小英雄的名字,珠算的部分内容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记得烂熟。最令人兴奋的是文艺演出,游行集会,看焚书烧菩萨破四旧。批斗四类分子则很令人伤心。  我将要上三年级的时候,母亲说,家里分了一头牛,要我停学回家放牛兼寻猪菜去。我也觉得学校所学的那一套,在校外也同样可以学会。

于是我又折回到无所不为却千辛万苦的野蛮时期。  放牛的艰辛程度,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深刻的体会。披星戴月,风吹雨打是家常便饭。从牛背上摔下受伤的次数连自己也难以记清楚。当时生产队的湖田遍布幺母垸、福寺垸、莲台垸和太马垸四个湖区。

内荆河两岸,方圆百里,都留下了我和我的牛的脚印。  城里的知识青年,就在这个时候下放到了村里。几个武汉来的青年学生,我一见面就喊叔叔阿姨,很快就混熟了。他们可怜可亲又可敬。  初来乍到,村民轮流供饭。

他们下湖劳动也要带饭,带去的碗筷,作一次性扔在湖里。  个子小巧玲珑的阮阿姨,看到蚂蟥吓得直叫唤,并喊同伴:快按下淹死它们!引起满湖农民笑得伸不起腰来:蚂蟥才淹不死呢!  黄赵二人住在生产队仓库里,都不会做饭,就比武打架,谁输谁做饭。饭烧煳了,又比摔跤,输了的吃煳饭。  朱阿姨把小麦当作春韭剪来炒菜吃。  大块的邓叔叔看我母亲推磨流汗了,他来帮着推,直推不会转弯,将上片磨块推得飞了出去,把地面砸了个坑。

  在学校摔伤了手臂的朱叔叔,自制二胡、板胡、竹笛与长箫,使沉寂的乡村之夜充满了生气与活力。木刻的领袖与英雄人物,栩栩如生。热心教我做功课,学拳术,练书法。他的衣服破了自己补。坚持自学,严格自律。

自始至终给五保户挑水。  我从这群知识青年身上,学到了很多闭塞的乡村不具备的东西。  两年放牛生活的摸爬滚打,使我变得更加顽强不屈。再回到学校,更加自信。然而,我却再次遭遇尴尬。

因为辍学两年多,年龄比三年级同学都要大,个子“鹤立鸡群”。更主要的是,老师上课害怕我举手。因为我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刁钻古怪的提问,令老师当堂卡壳。于是校长让我跳过三年级,直接进了四年级,给家长的理由是个子太高。他承诺,如果成绩跟不上就再商量。

实际上嫌我是放牛场子上混出来的,野性难驯。好在我三下五除二,没过多久就混上了学习委员。令师生刮目相看。  在四年级,我有许多的不适应:常常支农。上课没有规范有序的课本。

刘校长教背毛主席诗词,一句也不讲解。提问从来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总有饥饿的感觉。  学习雷锋欧阳海草原英雄小姐妹,刘校长要求每人每天做一件好事。我一听完就顶嘴:假设碰不到好事,怎么办?这下惹怒了校长,他迅雷不及掩耳,一巴掌重重的扇在我脸上,火辣辣的。

他大吼着:碰不到,就给我去寻找!  打出头鸟,出头的檩子先烂。教训往往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又往往使人变得更聪明。  放学回家,我与隔壁刘文同学密谋互换物品,我给他一支用烂了的小毛笔,他给我一分钱,两人约定好,就说是在上学放学路上捡到的。第二天上课时汇报,有真凭实据。

我俩因拾金不昧,并列第一名,吃了表扬。何家湾兵成荣获第二名,他说在上学时,从生产队大田里牵出了一头正在吃绿肥的猪,系在某人的灰坑里了。有同学作证。因为热爱集体,也得得了表扬。  接下来的汇报,像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天罡地煞一大溜。

有为生产队捡了一筐狗粪的;有看到田口子缺了正在漏水,马上奋不顾身跑去填好了的;有给五保户提满一缸水的;有牵算命先生过桥的;有看到某某衣服从绳子上掉下给捡起来的;有背低年级同学过水沟的;有宁愿自己淋雨而把伞送给过路人的;还有看到老鼠啃队里的粮仓门迅速用脚踩死的。总之,应有尽有。赵祖兰老师说:学雷锋,见行动。同学们,做得好!大家都是活雷锋!  满座皆大欢喜,掌声雷动。我与死党刘文则掩嘴窃笑。

我知道,没有几个不是瞎编忽悠老师的。因为刘校长说的是金科玉律,没有人敢冒险以身试法。  表扬声刚刚落地,鼓掌声还是热的,不料何家湾一位中年母亲,气冲冲跑来向刘校长告状:我的猪在门口系得好好的,兵成这个小砍脑壳的害死人,把猪赶到田里吃绿肥快胀死!一阵哄堂大笑。以温和著称的赵老师如何镇得住这阵脚,赶忙跑到厨房里拿来一把菜刀,在讲桌上拍得直炸:笑么鬼,给我严肃点!  刘校长脸上结了霜似的走过来,揪了兵成的耳朵拉进办公室,找到一根从连枷上掉下来的竹片,一面给兵成刮掉吓出来的鼻涕,一面大声吼:你自己说,该打几板子!沉默。刘校长拉起兵成左手四个指头,用力往上一提,矮个子的兵城像被吊车抓起悬空,啪!啪!啪!炸开三响,兵成脸上汗水和泪水,飞流直下。

你还哭,再加两板子!叭!叭!办公室传出杀猪一般的嚎叫。所有人心有余悸。  学农得到田间去。劳动课说是一节,往往一下地就是半天。学校附近开辟的学农基地上,我们种的棉花与小麦,没有一点收获,棉杆像树林,人钻进去看不到影子。

小麦长得人头腰深,铺天盖地密不透风。同学们从家里带来锄头与粪具。一有空就去薅一遍,淋上几桶粪。因为赵老师说:农民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长根的要肥,长口的要吃。

请贫农协会主席上课,他说,肥过度了,薅多了,疯长,还结什么果?那就支农去吧!  就近到潘家门薅棉花田。女工作队陈组长现场理论指导实践:棉花适时浇化肥打农药。要适时挡颠(尖)子,摸赘芽,脱裤腿。说着拿起锄头示范连薅带耕。一用力,薅去了两根棉苗。

其它的也被耕得东倒西歪。陈组长累得香汗淋漓直喘气,戏却演得不好看。我也趁火打劫戏谑着:您就教我们摸赘芽脱裤腿吧!还把“脱裤腿”说得特别重。陈组长冰雪聪明的人,嗔怪我们:看你们屁股后面的黄都还未落,倒学会捣蛋了!哪个是班长?还不带头去薅草!我立即带头去薅,一会儿就完工了。  我转过身,把锄头放在水沟里,沿田埂跑起来。

锄头在水面漂,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五彩缤纷。身后同学们成群结队的跟我跑。大家脸上身上田埂上全湿了。  下午,少先队宣誓要戴红领巾。刘校长突然宣布暂时取消四年级班长的队员资格,原因是戏谑工作队组长,并带歪头玩水。

过了几天才把红领巾发给我。并敲警钟:不要太调皮!你长角我扳你的角,你长刺我拔你的刺!  我明白,一个威风凛凛的校长与一个桀骜不驯的学生,往往会彼此爱恨交加。我一呼百应,死党成堆。背毛主席诗词,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还指出课本中某页某行某生字印刷有误。刘校长在美术示范时,画黄继光打机,昂头挺胸。

我却没全照示范,而是把人头画得更歪。交作业时他要揪我耳朵,我一扭头说:凭什么?全校师生都怕他,他外号叫“活阎王”。见我挑战他的权威,他倒稍放下态度说:一看你就是个讲竿子(诡辩的人)!你为什么歪画英雄?  我父亲打靶时我看到过,歪头闭一只眼才瞄得准呢!我立马驳回。算你对,下不为例!不要骄傲自满。  用田字本写小楷抄课文。

买的毛笔像扫帚,根本写不好。我就用剪刀剪去大部分毛。细是细了,但不聚墨且无弹性。晚上在油灯下半疲劳状态,写这样的作业,简直像杀人。第二上午检查作业,我莫名其妙吃了刘校长一竹板。

他不容置辩地说:你看,刚才的才,你写成十字了。该不该打?再缺胳膊少腿,小心我揪掉你的耳朵!我心知肚明,迟早会有这一劫。只是墨少后,那一撇飞白了。虽然很冤枉,但我能理解:校长对我们严厉,不是为他自己。吃一堑长一智。

教不严,师之堕。从此我牢记在心,再也没有写过错别字。  一个周末放学时,刘校长兴奋的整理路队。立正稍息后,他竟发歌让我们唱。他板子一挥来了句:阳辣子死了阳辣子哟一一预备起!那天我值日,站在他身后。

所有同学都愣住了。我摆摆手,操场上鸦雀无声。我前进两步,高声引首: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一预备唱!两手左右一分,依次放学走人。刘校长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回我为他分解了尴尬,也感觉他在自己脸上掴了一巴掌。一天不毕业,我与他的战争不可能结束。

  夏天午睡太热,我与副班长吴远发带着大家下河游泳。这回目无王法,肯定自作自受。刘校长让值日生叫回我俩,先罚站办公室。然后让我俩搬了两张课桌到教室西边树林下,再请君入翁一一让两个班长站在桌上亮相批斗。会后宣布:撤除正副班长职务,并写检讨书三份。

  最后一结课,刘校长检查背书。刘成同学一句也背不上,两手各被抽了五板子。第二天上午,刘成没有来上课。新任班长刘功新奉命带人从竹林中把他拉出来,又被校长夹在胯下狠狠抽了一顿,桌子被拱倒一排。同时,因骂老师下手太黑心的余一同学被打更加惨重,棍子打断了两根,家长带学生进了医院。

那两天刘校长心情极差。刘华与刘强值日,从河里抬一桶水刚到教室里,有人暗里丢块泥巴在桶里又去告状。刘校长抽出扁担,把他的侄子刘强扫跪在地。刘校长治校雷厉风行,对事不对人。只是手段太辣,学生难以承受。

  几天后,刘校长上课,大家不是打瞌睡,就是此起彼伏地齐读课文,公然撩他烦,却又让他找不到整人的理由。赵老师上课,大家都伏在桌子后看连环画。课间把篮球足球往王奶奶的菜园子里踢,谁也不报告。甚至有同学捉了癞蛤蟆放进美女小朱老师的房间。真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我除了上课呆在教室,课余所有时间都到王奶奶家面壁去了。原先一下课,乒乓球台,篮球场,单双杆上,沙坑里,河边坟头抢占台湾岛的激战,都像穿梭罗一样的我,这些场所几乎不沾边了。  王奶奶家木壁上,贴满她兄长王遐举的隶书李白诗。这些精到的汉隶,像磁铁吸引绣花针一样引诱着我。

郁闷的气氛,使我因祸得福。我竟一日几次,学起了大王爷爷的隶书。别的同学是不允许进房门的,当然没有这个眼福了。  四五年级之间,因校舍维修,我们年级被迫转到离四五里远的王巷小学,借读了许久。远途来回奔波,饥寒交迫,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提前收回了这班游神。我断断续续,读了四年小学,带着我的爱恨情仇与恋恋不舍,离开了我的丁家小学,告别了我敬爱的老师们。那时候,一向斗志昂扬的刘校长也似乎苍老了许多。然而,丁家小学毕业的学生,都是顶呱呱响当当的。  小升初时,我与刘崇新因家庭不是贫下中农成份,被卡在卸甲河中学门外。

中学杨校长了解到,丁家小学的学生非常优秀,亲自找大队书记与小学校长说:有成份不唯成份论。再说这些孩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这几个学生我要定了!  经过家长努力与各种关系的协调,两个家庭成份政审不合格的学生,艰难地跨进了卸甲河中学的大门,开始了人生新一轮的拼搏。那年我十四岁。  十四个春秋过去,我从迷梦中醒来。

少年的懵懂都已经随古沧浪之水东流而去。  在内荆河南岸卸甲河中学就读的四年中,虽然没有学到系统的书本知识,但轰轰烈烈的时代热火,燃起了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在成长与探索中,经过血与火的淬炼,我懂得了自强不息,更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读万卷书易,行万里路难。唯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接触到那些感动的人和事,才能体会到天地的广阔。诗和远方,可以在心里,也可以在脚下。

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一朵近华堂,学人宫样妆。 看时斟美酒,共祝千年寿。销得曲中夸,世间无此花。

每个城市的特点还是多来自于各自的历史和经历,台北建城的历史只有大约一百多年,且一直避开大规模战火,政权的更替也没有引起彻底的文化清洗,所以在台北你既可以看到日据时代的痕迹,也有老蒋时代的民国遗风,还有小蒋时代经济腾飞的建设,以及现代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甚至也能找到一些大清王朝和荷兰,西班牙殖民沦陷时期的遗迹……也许这造就了台北人亲切,包容以及平和的性格。

悦读经典,发现比实际生活更多内涵、更典型真实、更能体现周围世界的本质。

那段时间,虽然我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是我的精神生活是富裕的。

大秦帝国拥有空前强大的战争机器,为何突然猝死?确实值得回味。毋容置疑,赵高与胡亥这么一对昏君奸臣最佳组合,当是大秦皇朝加速灭亡的催化剂。

闲下来时,总是把目光投向了老年人一一公交车上坐了不少老年人,广场上成群跳舞的老年人,公园里演奏乐器的老年人,还有,市场卖菜的老年人,修鞋擦皮鞋的老年人,翻垃圾桶捡废品的老年人……,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他们都曾经那么年轻,都有自己或精彩或辛酸的故事。虽然现在老了,但都乐观地、坚强地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活着。

这样,就有大自由:广厦千万蔽百姓,同此凉热济苍生,抒发性灵搞艺术,研究科技谋发展。持续,创新,精进,升华。

苏东坡生命中共有三个女人,他最得意的是侍妾朝云。东坡吃饱饭就摸自己的肚子,肚子很大,就笑问:"你知道这肚子里都是什么吗?"有人吹捧说是"一肚子文章"等,他摇头,只有朝云说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他给这个女人抛了媚眼。苏东坡官场失意,一贬再贬,这个侍妾朝云始终不离不弃,由北而南,最后死于惠州,至今那里还有她的墓。一个地位不高的美貌女子能古井水般跟定一个随时有牢狱之灾的男人,这个男人身上一定有过人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男人女人都少了,让人慨叹。

至今,我仍常常回忆当工人的时光,向往那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穿油腻腻的工作服干静的衬衣和锃亮的皮鞋,封闭在一个诚恳的、忠诚地小圈子里。数不胜数的圣贤书让我变得复杂、漂浮、紊乱、诡诈、明哲、虚伪……

免责声明:文章《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笔记》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笔记 第1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8863.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