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登上喜桂图新区东面的山头,忽然收到短信,打开手机一看,是文友发来的:许淇先生九时多病逝……我惊愕地转身向西,久久伫立,这是真的吗?
回县城的路上,同学们坐在车里,谁也不说话,心里都在想:远超同学确实变了,变得不象农民了,但不象农民又象谁呢?大家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得出结论。
我等6人驱车来到满目青山、松柏掩映、竹茂林深的浙东鄞州区(宁波市一个区)南宋越王史浩墓地。
参加工作后,在对童趣的品味中,成为了一名律师,那样的童趣似乎远离了,随着居住与工作室所在楼层的增高,无论早晚,也无论白天与夜晚,身居在高楼之中,再也听不到雨声了,偶尔听到房顶的雷声或窗户没关严强风发出的嗖嗖声,人也会随之陷入深思之中,过去的童趣又何来雅与俗呢?我想到的主要是童趣有时是一种被动的强加,是大自然一种恩典与成长的伴随,童趣或许就是万物生长的一颗苦瓜。参加工作后,养成了收天天气预报的习惯,出门时都打开天气的小程序,每每有雨的天气,就会想到遥远的山村、乡野是否还有人与我有着相同境遇的童趣呢?自然无忧的环境中,会生出往日刻骨铭心的梦,梦见自己独自一人,常常在细雨蒙蒙的林荫道上裸奔,湿淋淋地不知跑向何方。
参观了古隆中,知道古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郊,离市区约13公里。景区介绍如是说: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时诸葛玄亡,诸葛亮便到襄阳隆中过上隐居的生活,他开荒种地,潜心读书,也留意世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号称“卧龙”。刘备知其贤能,三顾茅庐请他出山,面对刘备邀请,诸葛亮与之探讨天下大势,全面分析了天下群雄割据局势,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世人称为古隆中了。
2002年春,父亲光荣退休。但他身退心不退。“全国教育教改论文集锦”编辑部来函特聘他为副主编,借此机会,他为40余名教师整理和编撰教改论文,办理了国家级论文证件,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可谓“烛光闪亮,余热不减”。
【写于2017年9月2日】小姑婆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人世间,离开了所有她爱和爱她的亲人。七月初七,本是织女和牛郎相会的日子,听说93岁高龄的她却在当天下午驾鹤西去,难道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急着要去天堂和早逝的姑爷相会吗?听到她老人家去世的噩耗,突然感觉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疼得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年春节回老家探亲时还去看望她,短短半年多便阴阳相隔,下次回去只能去坟头祭拜了……小姑婆高龄仙逝,算是喜丧,从此外公兄妹五人全作古。她是外公的妹妹,在兄妹中排第五,外公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小姑婆和我是同村人,她是个慈祥的老人,非常爱后辈,喜欢帮助别人,对亲戚们都不错,在村上口碑载道。我七岁那年外公去世,原本还算丰厚的家境因给外公治病而败落,可以说当时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当时恰逢生产队期间,农村人要靠挣工分吃饭,我兄弟姐妹四人从2岁到9岁,都还小,外婆要在家照顾我们,爹妈去地里干活挣工分,等生产队粮食丰收后,每家按工分总数分给口粮。大人越少孩子越多的家庭分到的粮食就越少,全年肯定粮食不够吃,特别是春天粮食“青黄不接”时,吃不好甚至吃不饱是常有的事,家境较好一点的当时能吃上花卷馍(一层小麦面和一层杂粮面混合起来做成的馒头),较差的只能吃玉米面做的黄窝窝头和红薯面做的黑窝窝头。我清楚地记得,有好几次,小姑婆把自己家蒸好的馍用竹筐装好送给我家人吃,还有姑爷去世周年时,她把亲人们送去的祭祀油馍(条)拿出一筐送到我家里。这种恩情让我时常记忆犹新,对当时饥肠辘辘、食欲难捱的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如春风送暖!只要我家中有事,小姑婆会马上过来帮忙,包括1992年外婆去世和后来家中建房子,当时她全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提到她老人家,我心中都有种说不完的感动。我当军官后特别是转业地方工作这五六年,只要是回老家探亲,总忘不了买上鸡蛋、蛋糕、牛奶等营养品,带上妻儿去看望她,小姑婆总是紧紧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问寒问暖,还慌着给儿子拿零食吃。人这一辈子要记住三句话,“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在你顺境时,别人帮衬你就是锦上添花,在你困难时,别人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雨中送伞。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别人帮你,你不一定会记得对方。在有难的时候你受到了帮助,你会记一辈子人家的好。所以,人这一生要常怀帮人之心,帮助别人,娱乐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回馈父母、家人、朋友和社会,每天拥有阳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听爹妈和弟弟说,小姑婆的葬礼很风光。四班响器在家门口吹吹打打,时而单奏时而合乐,四世子孙满堂祭拜,亲人们在灵柩前哭丧,一拨人刚走,一拨人又进。她葬在大马营村庄北边胡家老坟地,和姑爷合墓,送葬队伍有近400人,浩浩荡荡,引起许多村民围观。秋天了,让微凉的秋风送去我深沉的哀思吧。小姑婆,天堂里一路走好!有姑爷和您相伴,您不会孤单的,还可以到外公外婆那里去串门聊天……下次回老家探亲,我一定会到坟头给您烧纸钱。那一筐筐的白馍、花卷馍、油馍(条)又一次映入我眼帘,来风了,阵阵馍香飘过来,香在心里了……范永海个人简历: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河南南阳市人,笔名三水、中原盆地,系中国散文网创作员(2016—2019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作协会员。曾投身军旅近19年,少校正营职军官转业,目前任镇党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和通讯写作,先后在《政工导刊》、《中国国防报》、《通信战士》、《人民前线报》、《西部论坛》、《青年学者文萃》、《研究与实践》、《散文百家》、《舟山日(晚)报》和《望潮》等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通讯、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论文、杂文共180余篇。还在《小说月刊》龙源网和《中国散文网》发表若干作品,其中多篇文章曾获奖。出版(和别人一起)散文合集《朋友,我只有荧火之光送你》。现代年轻人观念超前,追求享受,不排除一些人懒惰自私,有的下班不直接回家,借口有事逃避家务;有的回家玩电脑、手机、游戏,当甩手掌柜;有的晚上熬夜,早上赖床睡懒觉,把家务推给老人。
一年一度,最浓重最热闹的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运动会一般是在学校南侧台塬下的大队院子举办。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仿佛个个都是体育健儿,你追我赶。有田赛、径赛,还有滚铁环,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很难想象,如今十分臃肿的我,当年尽然还是学校体育特长小组的!教体育的徐老师对我很好。每天早上,组织体育特长小组的成员到学校以外去跑步。不过那个时候,我还真热爱体育,真的想象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某项,体育冠军。只是后来逐渐懈怠,逐渐放弃。
一个失去母亲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全的。中年的我终于体会到季羡林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遇到难事,我会不由自主地来到母亲的墓前,再次看看母亲的烤瓷照片,波涛汹涌的脑海渐渐水平如镜,随之而来的是眼里噙满泪水。
在那个秋雨绵绵的夜晚,平生第一次喝醉了,也喝清醒了。第二天,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三本书。一本已经没有封皮,前后缺页。是一部长篇小说(后来参加工作经专门寻找得知,书名是慕湘将军的《晋阳秋》),另两本则是“文革”前中学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教科书。三本书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安慰,尤其是那两本教科书。“文革”时期的学校不设历史地理课,乍一获得真是如同珍宝一般。在秋雨绵绵的夜晚,在猪们“呼噜呼噜”的酣睡声中,如饥似渴地读着。渐渐地,如同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一页扁舟,寻找到了自己在时空中的坐标。从此,我慢慢地融入了生活中去。当时,我们村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我尝试着给像广播站写消息通讯,和村里的年轻伙伴办专栏,搞义务劳动,办夜校,组织赛诗会,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人也开朗精神了许多。不久就担任了团支部书记,还入了党。
免责声明:文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方案
- 下一篇: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