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散文精选正文

优美散文摘抄200字

符韵散文网 散文精选 2020-10-02 22:33:05 5156 0

星期五,杭州火车东站特别拥挤,不管是地铁站,还是火车进站口处。自从火车进站闸口开始刷脸,显得更拥挤了,节假日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因为行李安检还是老样子,没有相应增加流量,这种流程环节的脱节,只有等待慢慢完善。安检虽然给人带来安全感,但过度安检,有种被人长期控制和监视的感觉,特别是过了电子扫描安检,接着还要搜身,让人不得不起一身鸡皮疙瘩。既然如此不相信安检设备,又何必浪费纳税人的钱?既然相信安检设备,又何必再搜身呢,搞得大家如此互相不信任?

好在被爱默生称为“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随山满布,呈现参差错落深浅不同的植被,就足以让我目不暇接,忘掉天气炎热和跋涉之苦。过去我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继而又大挖矿藏、采石掘沙,虽山坡破损,河沟坑洼,但野草仍顽强地生长抗争着,为我们添情增趣。它们与我们有一种不被重视的共生关系,尤其当我与山上的一个羊倌会面时,道出了对野草树木的敬畏和爱戴,这些最古老的蔬菜、最早的药材、天然的氧气制造者其实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如果没有杂草形成的最后一层植被,那么土地山野湿地等都将失去生态意义。

我后来见到二宝,是前十几年,他已白须银发,且骨硬肌康,仿佛几十年被自己打造成的一尊活动的石像,眼不花,耳稍聋。口齿略慢,低沉了点。但思维不痴不乱。他告诉我住在高楼12层,正应了石匠二宝的含义。两个儿子一个在艺术学院,一个当教师,老伴也硬朗。他虽干不动石工活儿了,但经常被几个工地、公园聘请当工艺顾问。他正用晚年时间写一部自传小说,还去老年书画院活动绘画。还是当年那股石匠劲。

文学艺术,她虽然不能直接给我们饭、给我们衣服,却可以让我们吃出滋味、吃出人生的意义,更可以让我们装扮得如同四季不败的花朵,成为宇宙中那最耀眼的一颗星。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季度又这样过去了!某君如是叹息。

岁月在流淌,散打的戏班子早已不复存在。不知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还是因为时尚的包围腻心,越来越钟爱传统和经典。尤其是越剧和黄梅戏,纯粹本土的文化,温婉的唱腔,恰似我们温润的黄土地,怡人芬芳,余音绕梁。佳人窈窕,裙裾飘逸,眼眉巧笑,秋波流转,暗香浮动,如行云清泉,花枝晃晃。才子须眉亦为淑女装扮,盈袖阔步,大方浪漫,情韵幽长,如松枝玉石,大河波浪,松涛雁翔,底韵绵绵,刚柔相济。五行韵味齐集,瑰丽绽放。

自从南宁开通了地铁,我便成为地铁常客。乘车次数一多,便时时留心地铁的奇闻逸事。可谓喜事烦事,事事入眼;夸声骂声,声声入耳。在无处不在的朋友圈帖子里,曾为一个姑娘扶起摔倒电梯上的老人的义举而热泪盈眶,也为一对夫妇遮遮掩掩偷拿他人的遗失物而面红耳赤。可是,这一切都是隔着一层屏幕,浮光掠影,现实中却未曾亲身体验过一回。

初学驾驶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了一道城市风景线,报考汽车驾驶员的学员,先到市区协助交警劝阻、纠正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体验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对交通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体会交警超负荷的工作。

聚首欢酺声细叙,把酒祁祥,玉盏春光驻。最忆当年先祖寓,桑麻话却同蹲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雪的娇美;“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这是雪的壮观;“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这是雪的迅猛;“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雪的莫测;“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麟残甲满天飞”,这是雪的壮烈;“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这是雪的轻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雪的活泼;“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这是雪的飘逸;“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这是雪的风韵。

我的故乡,在渭北高原的旱腰带上,独特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依沟边打土窑的生活习惯。我的老家,也是依沟打的土窑,但门前沟里却长满了枣树。听爷爷说,自他记事起,门前沟里就长满了枣树。不知是自然所生,或是前辈所栽,总之这满沟的枣树林曾给予我们贫困岁月的补给和享用不尽的美味。春天来了,所有的树木都萌芽,开花,但枣树却昏昏欲睡,似乎等待北方的霜冻结束了,它才肯发芽。谷雨过后,气温已经升高了许多,远山翠绿,油菜花盛开。枣树这才萌芽。但它就像憋足了劲,发疯似的伸展开枝叶,每片叶间又生出嫩黄的花骨朵儿。这时满沟便溢出沁人心脾的花香,引来蜂飞蝶舞。麦收以后,绿豆粒大小的枣儿便在叶柄上排着队,缀满枝头。中元节过后,枝头的枣儿由深绿变得浅绿。这时便有发育早的小枣儿成熟了。小母指肚般大小,溜圆,深红,脆甜,老家人称:香死娃!小时候,每逢此时,便呼朋引伴,溜下沟去,爬上枝梢采摘。每年白露前后,老家门家沟的枣就熟了。红彤彤地压弯了枝梢。母亲便拿着竹杆,提着竹笼,拣最红最甜的,没虫的拾满笼,挨家挨户地散发。母亲总是叮嘱我们,与邻友善,有千年邻居,无千年亲友!其余的枣,父亲便挑了一担,每天,夜里三四点出发,赶几十里山路,到县城里去卖。中午买碗咸汤面泡两个自带的馍,算是一顿午餐。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才回家。那时我们家人口多,一年所有的开支都靠卖枣的收入。父亲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邻里谁有急用,他还是慷慨解囊。岁月更替,时光前行。爷爷老去了,父亲也老去了。我们都成家立业了。老家的土窑洞便空落了。然而,老家门前沟的枣树林,却一茬一茬地换代生长着;它们在每个被果实压弯枝头的秋天,虔诚地等待土窑洞的主人前来采摘。后来,每回故乡,总是久久地站立在老家的窑背上,望着门前沟里仍然顽强生长着的那几棵枣树,泪禁不住涌满眼眶。那是曾经和我们相依为命的枣树林啊!

免责声明:文章《优美散文摘抄200字》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im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9005.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