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笔者脑海中的武汉记忆,是一堆发黄的影像,因为时隔太久远了,都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前,你可到过或刚好身处武汉吗?假如是,你自当非常明了印在本人脑海中的武汉是什么样的影像了。中国城市中被冠以“大”的,有“大上海”和“大武汉”。武汉幅员确实够大,而人气也挺大,今天号称有千多万人口,而三十多年前,它已经拥六百多万之众,所以向有“东方芝加哥”的别号。人们喜欢以江城指称武汉。
武汉称“江城”据说与李白有关,李大诗人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在人们口中传诵了千多年,煞尾那句“江城五月落梅花”,大概就是引“江城”称武汉的最初由来。李白还有一首诗内有“江城”一词:“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不过该诗和武汉毫无关系,诗中抒写的是安徽宣城的胜景。《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入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谢朓北楼,又称谢朓楼、谢公楼,为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候所建,唐时改名叠峰楼,在今安徽宣城。宣城依山傍水,素以风景优美著称,所以这诗首联在写登谢公楼远眺之时,便先道出宣城景色如画。“江城如画里”五字,虽是虚写,却直接了当,一语勾勒出宣城山水美貌。“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水指流经宣城的宛溪和句溪,二水在宣城东北会合,所以用“夹”来形容。李白所以缅怀谢朓,不独因为有感谢朓才华盖世,其实更感触谢朓被排挤的境遇和自己相似。无巧不成话,三十多年前笔者首访武汉之时,恰好是先到过宣城,走访了保护区及科研园后,才取道芜湖乘船转赴武汉的。一提到武汉,人们脑中自不免要泛起黄鹤楼倚江耸拔的影像来。今天大家眼熟能详的现代版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于1985年6月落成。笔者首临武汉之时,正是这座名楼现代版落成才几个月,当客船徐徐驶入武汉江段时,已早早遥见这座簇新的名楼如仙鹤凌驾江天,如明烛昭灼半空,好不威仪。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现代版黄鹤楼的主楼,没有太多的改变,今天你看见的和笔者当年看见的,差不多,都是那模样。名楼万世传,黄鹤代代名。不过,当年江城之游令笔者留下最不能磨灭记忆的,倒不是黄鹤楼,而是另一桩事儿,这事说来话长。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段慕生与白秋练相爱的故事,白秋练是由白鱼精所变成的女子,而白鱼精的灵感,取材自只生长在长江的白鱀豚。蒲松龄借白鱀豚创作出白秋练,想来是事出有据的,因为优美的身形和温顺的性格,白鱀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美丽善良的化身,人类称之为“长江女神”。笔者当年访游武汉时,中国科学院正好在当地养育有两头白鱀豚。人类对于白鱀豚最早的记载是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鱀”。郭璞在《尔雅注疏》中写道“鱀,?属也,体似鲟,尾如鱼。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白鱀豚的身体呈流线型,躯干部分为纺锤状。尾鳍分为两叉,扁平宽阔且与水面平行。它的吻突狭长,呈喙状,伸向前方约30公分左右。牙齿为圆锥状,鼻子长在头顶,前额呈圆形,向前隆起。就凭这段描述,你大概也能想象出白鱀豚的长相有多优美。因为沿江城市化的急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只存活于长江的白鱀豚已经不足300头,被列为“濒危珍兽”,以数量计比大熊猫还要珍稀。到80年代末,数量更持续下跌,糟糕到跌入“极危”。然后,到了本世纪初,科学家再无法在长江发现哪怕是一头白鱀豚了,乃在2008年正式公布这一物种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国科学院在80年代养育有白鱀豚的水生生物研究所,正是设于武汉东湖边上,很可惜是,当时也只能拿来作科研用途,无法进一步繁殖,以至到后来一头也没保存下来。笔者当年有幸蒙负责白鱀豚专项的主任科学家接见,并获引领到饲养池去参观,故得以亲眼目睹活泼游弋的长江女神。当时养在池中的雌雄白鳍豚,名叫珍珍淇淇。记得自己也曾在池边和这对女神合照,可是,极度极度遗憾,这些照片后来不晓得丟到哪里去了,已遗失多年。这刻还能寻回的,便只有当年使用的一份“武汉市交通图”,和两张购自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明信片。交通图可见三十多年前武汉的城市布局,凭此可依稀追寻当年的足迹。那明信片虽然印刷是哑光的那种,色彩有欠亮丽,但到底可睹物而欣赏到长江女神的曼妙真容,在今天实在弥足珍贵了。三十多年来,未曾重访武汉,因此这些拿得出来的物证,与及印在脑海中的一堆发黄影像,便组成了笔者对这个大江城的所有记忆了。虽然这些人都退伍了,转业了,但他们仍然是共和国的卫士,仍然是我中华民族的脊梁。
静静地,桥在用心的聆听、欣赏,就如同那一湖秋水,淡淡的几许波纹,却能承载千年的日月,揽尽万里的浮云。
尼采说过,“成为一个闭门不出的人,是对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显而易见,也是对身体健康犯下的罪行。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依然是偏远农村的小教师,自惭形秽,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惭。我几次都没有张开嘴。
活着是最主要的。活着有口、有真实的行动、有艰难行动中最终的触动。当脑海里鲜活地刻印着四十七人的勇敢、挣扎与细微于生命存活的情感。那个人的遭遇、颠簸、艰难还需要与得失讨价还价吗!谷子地在无数场战争结束后,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声名显赫。他用几近失明的双眼、拖着半残废的身躯,在当年的战争之地不停地一个人挖呀挖呀,他要让他那四十七个兄弟在墓地中安眠。
下午两三点钟,父亲和我拉着打的柴火满载而归,然而归途是艰辛而漫长的。所谓远道无轻载,去的时候是骑行去的,回家的时候父亲拉着一大车柴火弯腰弓背在中间走,我把自行车拴上绳绑在手推车侧面,我有时推着自行车走、有时登着自行车,给父亲助力、拉帮套。每次父亲和我打柴火回家都得行走两个多小时。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选择了毛泽东。中国甚幸,中华民族甚幸!
世界上有两种人,其中大多数属于第一种,他们生来就对一切的事物都不起劲,不去理解,也不去追求,他们漫不经心地过着无聊的日子。只占少数的第二种人意识到每个人的潜能海洋是无限的,要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珍惜生命,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仔细观察,第二种人中的大多数人未能持之以恒,结果是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只有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他们自始至终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光彩夺目。
每当太阳从村东的老鹰崖顶冉冉升起,我就准时背上书包从茅草屋里出来,顺着雅砻江东岸的羊肠小道逆流而上,走了约摸一个小时的路程,再顺着山势向东爬行半个钟头的样子就到了那两棵高大的皂荚树下的村小。
在遥遥盼望中,时光的河流,穿过暮春的蒙蒙迷雾,并肩五月的漫漫诗意,终于来到六月的翠翠岸边。此时,正值炎炎赤日:我又踏足洞庭之南,湘江岸边。啊,这不是梦里却像极梦里!我看见,午金光流溢,营造晴空万里;晚明月当空,洒下漫江银辉。此刻:如诗如画,教人坠入如梦如幻境。
免责声明:文章《优美诗歌150字》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优美记叙文摘抄600字
- 下一篇: 优美语段摘抄加赏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