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古典散文正文

情人词人寓意新志表现杨琼游子诗人感情陶渊明阮籍

符韵散文网 古典散文 2020-09-24 23:09:56 3621 0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日趋残酷激烈。司马氏为篡魏自代,大肆杀戮异己,朝野人人侧目,亦人人自危,诗人也屡遭迫害。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与愤懑,因此,只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语言表达炽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现严肃的主题。这首诗即运用神话、典故、比兴和双重寓意的写法,致使其诗意晦涩遥深,雉以索解。钟嵘《诗品》说阮籍《咏怀诗》“厥志渊放,归趣难求”。可谓诗界知己。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翻译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注释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不得归家倍思家。下阕便自然过渡到写自己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句记别。“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唐王宏《从军行》“羌歌燕筑送城隅”、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等句可证。“关情”句叙别后妻子来信,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如《莺莺传》莺莺与张生书末云“千万珍重 !春风多厉,强饭为嘉”之类。 )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换角度,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到,错落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语言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结二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李商隐《代赠》诗:“鸳鸯可羡头俱白。”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以己意出之:“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谓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当指江夏,即今武汉一带,贺铸四十六七岁时在那里任钱官 ),一在渭北(长安在渭水北,这里以汉唐故都借指北宋东京 ),关山千里,天各一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但余味不尽。试想,少年夫妻,来日方长,一旦分携,犹自不堪;而人濒老境,去日苦多,百年光阴,所剩无几,亦如“余春”,弥足珍惜,此时阔别,心情自是十分沉痛。再想,江南渭北三千里,一去谁知几时还,城隅留恨,可见那恨该有多重。千山万水,音问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可见那情该有多深。“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夕阳楼上,游子的乡思难以排遣。细细咀嚼,便知下阕前三句的厚度,全靠末两句在衬托,至于这结尾本身的重拙,下语镇纸,那就更不待言了。

注释①蕙草:一种香草。②颜色:表情,神色。③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④寄:寄托。

1. 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2. 东皇:指春神。3. 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①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银川小志》亦收录此诗)。②樽俎(zūn zǔ):青铜器。樽,同“尊”。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酬壮节:酬劳壮烈的节操。③壶觞(shāng):酒器。借指酒类。迓(yà):迎接。行旌:旧指官员出行时的旗帜。亦泛指出行时的仪仗。借以敬称出行的官员。④寒骄:北方寒冷地带的高大雄壮的骏马。传箭: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引申为传令。⑤飚(biāo):同“飙”,意为暴风,狂风;猛烈、迅疾。轻车:古代兵种名。士兵均驾车作战,故名。火作营:大概是说兵营周围点燃着篝火。

  “去去倦寻路程”。“去去”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二者意义相同,即去了又去、走了又走,不停的奔波行役之意。“倦”字写出词人的倦怠之情。“江陵旧事,何事再问杨琼。”江陵,东晋时期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此代指荆州。这句隐括了元稹《和乐天示杨琼》和白居易的《问杨琼》。这里用杨琼代指自己的情人。江陵旧事,指他们过去的情事。“何曾再问杨琼”,何曾即不曾,暗示不见情人的踪影。自己不停的奔波行役,情人不见,只留下无穷的遗恨,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与情人一起回忆过去的情事了。“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回忆与现实交融在一起。旧曲,应该是词人与情人当时听到的歌曲,即是下文的“渭城曲”。凄清,悲怨。敛愁黛,因愁怨而皱起黛眉。昔日离别时,你我共听凄清的离别之曲,你听曲子时因愁怨而敛眉的样子还在眼前,但是现在我与谁共听?旧曲,是诗人徘徊所闻,也因之想起以前已情人分别时的场景。既展示现在又回忆过去,既再现了当日情人的感情,也展示了自己的苦苦相思。“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设想之辞。由自己设想对方的感情。如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是运用的这种写法。尊前故人,指上一次分别是黛眉敛起的情人。关情,动情。词人由自身设想对方的感情,自有词人的一份痴情在,也可画出情人对词人的深情,心心相印。但是这不过是词人的想象罢了,现在词人孤独一人在河边徘徊,旧曲萦绕,、挥不去情人当时的样子。“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这最后一句,很是巧妙,使人分不出是今日离别还是昔日离别,水乳交融。当日离别之时,与佳人共听凄曲,不待曲终,即已泪零;今日离别,又闻旧曲,不堪其情,潸然泪下。渭城之曲,即是过去同听,又是现在独闻;泪零既是当日离别之泪,又是今日相思之泪。今昔不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声未尽先已泪零,在曾经离别之地,对一个“倦寻路程”的人来说有多少身世之感,直是催人泪下。

免责声明:文章《情人词人寓意新志表现杨琼游子诗人感情陶渊明阮籍》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情人词人寓意新志表现杨琼游子诗人感情陶渊明阮籍 第1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93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