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
-
关于散文-孙犁散文精选
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不只区别于韵文,也区别于有规格的小说,是指所有那些记事或说理的短小文章,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杂文。但现在杂文一词,又好像专用于讽刺了。 随便翻开一部古人的文集,总是分记、序、传、书、墓志等等门类,其实都是散文。鲁迅先生的集子也是如此,虽称杂文,但并非每篇都意寓讽刺。 我最喜爱鲁迅先生的散文,在青年时代,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省吃俭用,买一本鲁迅的书,视如珍宝,行止与俱。那时我正在读中学,每天下午课毕,就迫不及待地奔赴图书阅览室,伏在报架上,读鲁迅先生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文章。当时...
-
芦花荡-孙犁散文精选
芦花荡作品原文 我在遥望 远处那一片静静的芦花荡 和芦花丛中那条幽长的小路 伴随着我们 度过一段甜美的时光 秋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猖狂 在暖暖的阳光下掀起了白涛茫茫 是迎风起舞吗? 还是在挥手观望? 芦絮飞扬的天空 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和迷离目光 摘一束洁白的芦花 把记忆卷成窄窄的长串 让风轻抚紊乱的思绪 面对落霞余辉 把芦花洒在静静的江畔 ......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二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
平原的觉醒-孙犁散文精选
一九三七年冬季,冀中平原是动荡不安的。秋季,滹沱河发了一场洪水,接着,就传来日本人已攻到保定的消息。每天,有很多逃难的人,扶老携幼,从北面涉水而来,和站在堤上的人们,简单交谈几句,就又慌慌张张往南走了。 “就要亡国了吗?”农民们站在堤上,望着茫茫大水,唉声叹气地说。 国民党的军队放下河南岸的防御工事,往南逃,县政府也雇了许多辆大车往南逃。有一天,郎仁渡口,有一个国民党官员过河,在船上打着一柄洋伞,敌机当成军事目标,滥加轰炸扫射。敌机走后,人们拾到很多像蔓菁粗的子弹头和更粗一些的空弹壳。日本人真的把战...
-
孙犁散文-孙犁散文精选
【孙犁简介】: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犁散文集:1、母亲的记忆:>>>>>>&...
-
成活的树苗-孙犁散文精选
今夏,同院柳君,去承德,并至坝上,携回马尾松树苗共八株,分赠院中好花事者。余得其三,植于一盆,一月后,死二株,成活一株,值雨后,挺拔俊秀,生气四溢。同院诸老,甚为羡慕。 今晨,我正对它欣赏,柳君走过来说: “带回八株,而你培养者,独能成活,望总结经验以告。” 我笑着说: “这有什么经验,你给我三株,我同时把它们栽到一个盆里。死去两株,这一株活了,是赶对劲了吧。” 柳君说: “不然,活一棵就了不起。我看见你常常给它松土,另外,这地方见太阳,而不太毒。太阳是好东西,但太毒则伤害万...
-
张秋阁-孙犁散文精选
一九四七年春天,冀中区的党组织号召发动大生产运动,各村都成立了生产委员会。 一过了正月十五,街上的锣鼓声音就渐渐稀少,地里的牛马多起来,人们忙着往地里送粪。 十九这天晚上,代耕队长曹蜜田,拿着一封信,到妇女生产组组长张秋阁家里去。秋阁的爹娘全死了,自从哥哥参军,她一个人带着小妹妹二格过日子。现在,她住在年前分得的地主曹老太的场院里。 曹蜜田到了门口,看见她还点着灯在屋里纺线,在窗口低头站了一会,才说: “秋阁,开开门。” “蜜田哥吗?”秋阁停了纺车,从炕上跳下来开开门,“开会呀?”...
-
父亲的记忆-孙犁散文精选
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