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 第61页
-
你有璀璨的生活趣味吗?-郭有生散文精选
趣味,我想应该有两个因素构成,即一是“趣”一是“味”,“趣”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享受,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味”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思维,有浓厚的理性色彩。或者说趣是可以直觉感受到的舒心畅快,味是可以咀嚼回味的心理体验。 那么,趣味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美感,梁启超说“趣味因美而产生,‘美’ 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因此梁启超断言:“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 ‘生活于趣味’。”他还毫不犹豫的...
-
怀真抱素育桃李,甘为人梯映花红-于学忠散文精选
————盖州市二台乡学校优秀教师李素玲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而又繁琐的,却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她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三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中,她用青春默默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园地。她时常说:“我无怨、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题记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我于1982年12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
阿英文章集-阿英散文精选
阿英(1900.2.6-1977.6.17)安微芜湖人。原名钱德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 少年时在家乡读书。青年时参加过五四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与蒋光慈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1930年加入“左联”,曾任常委,又任中国左翼文化同盟常委。孤岛时期,与郭沫若、夏衍创办《救亡时报》,主编《文献》杂志。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文委书记。解放后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天津文联主席,兼任《民间文学》主编。“文革”受迫害。1977年患...
-
书法对立元素的审美价值(文化散文)-郭有生散文精选
对立元素,能丰富书法的审美天地。 比如有书卷气的书法是美的,那么对立性的金石气书法让书法美更丰富多彩。 怎样才算有书卷气呢?况瑞峰在书法讲座《书法技法·张猛龙碑》中说,书法有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阴柔之美有书卷气,阳刚之美有金石气,帖多书卷气,碑多金石气,南多书卷气,北多金石气,女多书卷气,男多金石气,书卷气太过,则会显得妖艳,金石气太过,则会显得霸悍,等等。这些说法,还真值得玩味,比如元明尚态,书法妍丽娇媚,就像书卷气漫上贾宝玉的脸一样,具有了女性化:你看贾宝玉“面若中秋...
-
雪-散文在线散文精选
雪 暖国〔2〕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3〕,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4〕;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
-
书法创作心态谈-郭有生散文精选
书法创作的心态有两种,一是动机心态,一是情景心态,我现在谈的是情景心态。 在怎样的情景心态下来创作,这是历来书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书法创作时,应当凝神绝虑,才能创作出不求佳而佳的作品。这样的创作,连养生家都很赞赏,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啊。于是,书家为了达到这样的创作心态,而非常欣赏像刘海粟在《忆康有为先生》一文中,描绘的康有为治学的优雅环境,“但见老梅屈曲,桃柳扶疏,碎石小径纵横交织,把墨绿色草坪分切成天然图案。几条小溪,水色澄碧,涟漪喁喁。开池挖出的土,...
-
书法钤印的个性价值-郭有生散文精选
书法钤印的个性价值 郭有生 书法中终究该怎样应用钤印? 某书家告诉我说“钤不过三”。是吗?我随便网上打开一看,启功有一横幅“业精于勤”,怎么就用了六个印呢?邓石如送“见源禅友“联“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居然用了13个印,引首章一印,落款章二印,压角章就有十印。说最多只能用三个钤印,大概认为引首章为一印,名号章末尾落款处一阴一阳为二印而已。这不是把书法钤印的艺术功用理解的过于狭窄了吗?书法钤印的功用,有纪实性功用、补误性功用、审美性功用和风格性功用啊。 我们的名号章、记...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散文精选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要钱;头钱〔2〕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
-
汪曾祺散文集-汪曾祺散文精选
【汪曾祺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散文: 1、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