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 第68页
-
眼缘与书法-郭有生散文精选
前苏联美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爱情:“有一天,在一个早秋的寂静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茂密的苹果树下,望着空中正飞往温暖的边远地区的仙鹤,我问祖母:‘奶奶,什么叫爱情呀?’”祖母给他讲了一个童话:“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就在这一瞬间,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这就是爱情。爱情的目光中,总是有...
-
幸福的模样-傅玉善散文精选
幸福的模样作者:傅玉善 花儿如果有了色泽,天空如果有了云彩,太阳如果有了光芒......我知道,这些恩惠都是从你那儿来的。每个人都被你的灿烂和神圣感动了,不用要求去嘱咐,更不用制度去约束,每个人都有了追随你的梦想和不移的意志,不去管时间如何流逝,不去管什么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生也不变,至死不忘。 风景总是站在幸福的那边,这样幸福就有了模样。 乔木一盏盏飘落了灿烂,世界被枯萎深深掩埋,那条寂寞的小路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他们要追逐小鸟儿正在追逐的那瓣蓝天。尽管那里不再藏着少年的梦...
-
郑振铎作品-郑振铎散文精选
生平简介 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读音:jì)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
-
《呐喊》自序-鲁迅散文精选
《呐喊》自序 --------------------------------------------------------------------------------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
-
书法用墨的艺术-郭有生散文精选
郭有生 书法是讲究墨色变化的,即所谓“墨分五色”——焦、浓、淡、枯和湿。这些变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墨中水分的多少。 历史上许多书法家非常重视墨法,明代书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说:“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墨之五色,各有自己的表现个性。浓墨有庄严厚重、神秘寂静和精神刚强等特点,淡墨有淡雅平和、内敛压抑和娇柔文静等特点,枯墨有轻灵飘逸、枯涩老气和苍茫古朴等特点,润墨有丰润柔和、酣畅淋漓和肉圆情...
-
宣传队-选自橹泳散文集-橹泳散文精选
童年的记忆尤为深刻,闭目都能想见,故乡的村庄,老街的古井,田间的社场......当第一缕晨曦照进村庄,社场早已一片喧腾,队长敲着铁铃吆喝着下田,喂牛的二档正在拉牛套犁。只有孩子们悠闲的很,懒洋洋地背着书包走向学堂。炎炎的夏夜,祖母总会挽着我的手唱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一起踱到社场上去纳凉。社场上没有花草林荫,也没有山水风景,但它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刻下一些乡土气息的文化印记。那时,公社的宣传队常来社场演出,剧目大多是红灯记,沙家浜。有时也会唱一些地方小戏,像十劝郎,手扶栏杆之类。对于宣传队的演出...
-
季羡林:怀念母亲-季羡林散文精选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
-
阴阳先生-选自橹泳散文集-橹泳散文精选
三里庄的二神仙是个阴阳先生,他身板瘦小,孤身一人。在我们乡里会此手艺的还有朱庄的黄牛皮,农科的周二吹。只是二神仙早年读过私塾,做阴阳先生这个行当又属上辈嫡传,这显然要比别人高明的多。因此村里但凡有老人作古,主家一般都会去找二神仙。阴阳先生的存在是农村祭仪的一种需要,老人一生操劳,临终之际子女们想祈求逝者永安,于是这一职业便成为乡村祭仪程序一个重要支撑。在阴阳先生的安排下,祭仪的悲凉总会被轻松来冲淡,满眼剩下的只有祝祈与往生。那些原本无所意指,无所关联的事物被赋予一些美好的祈愿后总是那么具有深意。然而在农村,从事阴阳...
-
春末闲谈①-鲁迅散文精选
春末闲谈①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②。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面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