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生命力最盛的当属院墙边的香樟树了。这棵樟树足有我两个合抱粗。据说,它几乎与共和国同庚,是我们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陈昌茂亲手栽植的,可谓名副其实的校树哦。瞧,它四季常青,枝叶葳蕤,好一副高风亮节的形象。殊不知它饱览多少个栉风沐雨、霜冻雪压的日子啊!虽然2007年冬那场雪灾,使它众枝桠中的一枝折了一小截,但是,它照旧“我自岿然不动”,那俊秀挺拔的巍峨有增无减:春秋,它随风播下沁人心脾的缕缕馨香,和着蟋蟀等众昆虫的曼妙歌谣,令我们惬意灵动,除去烦闷与彷徨,适时撒种与收获;夏天,它怀抱麻雀、山喜鹊、鸣蝉,声声吟咏夏的似火热情、重温春天的故事,为我们蔽荫纳凉的同时,无私奉献着消暑的音乐舞餐;冬日,它则一展磅礴的雪姿,与松柏竞秀,与竹梅齐傲,常邀我同歌“太阳出来啰!喜洋洋啰喂……”
其六: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已下乡到河北廊坊市的安次区葛渔城。1970年4月我被派到保定来源参加修建京原铁路,当时我在安次县民兵营的一连任文书。那是我们住的工棚离工地很近,我们的任务是打通一个300多米的隧道。在放炮前,总要提醒我们躲避。有一次放炮正直午休,当有人喊:放炮了。这时我睡得正香,一声呼喊,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霍的一下站起来到门框下躲避。由于起的较猛,还没站稳就摔倒在地,不省人事。是连队医生把我救醒。
从白云山转下,沿黄河西岸向北,河水弯转而来,如垂天黄云翻滚。转眼就上了先前看到的卧龙状大桥,飞架东西,峡谷通途;行于黄河晋陕峡谷,前带山西吕梁,后襟陕北。下视黄河滔滔,弧形奔腾弯转南去。深切黄土高原,猛冲吕梁山脚,悬崖峭壁,山峰耸秀,烟笼雾迷,如画如诗。涧谷腾蛟舞龙,峡口浊浪排空;匠心天运,鬼斧神工。
两岸资源丰富,古迹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一 至东岸即进入晋西吕梁山地,为重要分水岭和黄土连续分布与断续分布之界。公路两侧大多为断块低山,褶皱断裂,流水侵蚀分割,穹窿侵入。由黄土覆盖或丘陵土梁渐入灰岩、片麻岩、红砂岩、花岗岩山中。观览周山,早已没了《水经注》所记“杂树交阴,云重烟接”“层松稀岩,列柏绮望”景象。路旁坡梁广布针茅、羊草、蒿类等杂草和稀疏沙棘、酸枣、等灌木,还有少量槐、榆、杨、桦和人工种植的松、柏、火炬树等乔木。 下午的太阳在山后时隐时现,夹于关帝山麓的太佳路,笼罩着一层模糊的阴影,淡紫色平缓的山坡圪梁上,飘移着如淡墨涂抹的灰绿斑块,好像片片向后拉动的迷彩被单。阳面高峰上阳光金红亮丽。小车在女婿稳当的驾驶下中速运行,时上时下,盘旋曲折,犹如在山的狂涛巨浪中升降起落的小船。黑灰色的阴影如同薄纱轻烟般飘浮于山缝沟谷间。高墙似的山石如黑纱覆盖,时而向我们逼压倾斜过来,蜿蜒的沟壑之上,绵延不断的紫灰色山头背后,是灰蓝乳白色的天空。 二 到介休南兴地村,住在回銮寺后面农家乐,刚安顿下来,好动的外孙就出去了。女儿女婿给我们筹备当地特色饭菜,我和店老板的父亲——一位刚从绵山景区退休的张老闲聊。外孙回来了,说回銮寺已关门。张老说里面主要有宋代重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供着一些铁 木佛像,墙上有元代壁画。当年唐太宗想上绵山又没上,在这里回銮,写下“回銮游福地,极目远芳晨……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的诗句。 在我们请求下,张老讲了“割股奉君”“火烧绵山”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去国流亡,忠臣介子推跟随19年。到卫国被困受饿,随臣们将采集来的野菜煮熟供上,重耳难以下咽。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肌肉熬汤奉食。重耳非常感动,封他为“割股奉君”忠臣。重耳返国即位为晋文公后,随臣们争相以功邀赏,维有介孑推默默离去,背着母亲进入绵山隐居。文公知道后,亲自前往绵山寻访,而介子推坚辞不见。重耳感其大孝,于清明前一天下令举火烧林,逼介子推出来。不料他抱着母亲死于大火之中。人民为纪念其气节和孝顺,就在那天禁火冷食,约定俗成为“寒食节”。 次日早起,我翻开张老给的一本彩色画册。里面精选绵山主要景点,间有文字记载说明。绵山是太岳山(霍山)一条支脉,处汾河之阴,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境。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生活。介子推上山时也有道士进山修炼。 三 我们乘大巴汽车上山。从平缓少树的山道逐步盘上峻峭葱茏,森林夹道,石壁悬崖。仰望不见山头,俯视沟谷深涧;一会儿挨岩过崖,一会儿贴边临渊,坐于外测窗口,感觉车如越出山道,胆颤心慌。有人吃惊发声,有人唏嘘不已。 此时导游站起来,高声讲故事:隋朝末年,秦王李世民就是在我们下面的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了尉迟恭。她故意神妙演义。水浒全传中,田虎率农民起义军与官兵怎样对垒相持,南宋李武功、李实怎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明末太原武总兵如何依靠绵山收复失地,抗战时冯玉祥下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声情并茂、抑扬顿错,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约半小时到达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险要霸气。我们在寺前小广场下车,老伴不愿再往上走了。站在龙头南望绵山腹地,“千岩竟秀,万壑爭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顾恺之语)。从龙头寺下到关帝庙,楼阁凌空,飞檐突壁。老伴留在龙头寺,我们继续上前。 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峋,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可见秦朝时古柏和原始柏林,据说为全国之最。遇一险要处,有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二三丈,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一条深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之人群。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向前不远处临数十丈深凹崖,崖根处有几十根碧绿的石乳倒挂于石壁之上,称作“石乳泉”。往前山势更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拨云寻古道,依树听流泉。展开了“绵山十里山水画卷”。 此刻面对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过白云洞到一座木桥,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必须小心贴壁而行。传说山主田志超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逢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故称“兔桥”和前面的“鹿桥”。 过二桥攀一百多级石阶就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巨大岩洞之中,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都深藏于抱腹岩中,雨雪难入。此清幽险绝景象实属罕见。 空王殿中央有一尊金身塑像,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为隋末唐初人田志超化名,自幼好学,才华过人。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后来到绵山在抱佛寺内住下。谁知触犯了寺内龙母,经拜求商定对弈,志超胜龙母而成仙。 出抱腹寺,手抓铁链斜身而上铁索岭,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头脑中好奇与紧张恐惧激烈反映拼博,严酷地考验着自己的能力与适应性,感觉到一种超越本能和年龄而战胜艰险克服困难的喜悦。向往高大和目标是与激情成正比例的,所有为之奋斗的初衷和片断此刻发出闪亮精彩的光芒! 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峰峦迭翠,滿目皆绿。此时才重新认识了山的真实精神,包含刚强、硬朗、稳固、坚靭、能耐、超拔、多维、丰富、高大、宏伟等太多品格与壮美,陡峭惊险也正是山之为山的本质。 东南草坪上立着三块巨石,就是当年介子推被焚的殉难处。 我沉思良久,山下火势大作,介子推怎能背着母亲攀爬如此绝顶?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郦道元《三峡》)! 下行时可见前方弯道上五个特殊山峰,称“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有北宋文人诗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过“五龙墓”不远,经形势险峻的舍身崖到“一锅泉”,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 我和女儿从一锅泉返回,女婿外孙父子转入另一条景线,约定在龙头寺聚会。 返程的悠然品味,被不断变幻的景象冲击感动着。女儿担心我累,建议坐观光车,我非但不困倦,反而兴致高昂,让女儿在一些奇特景观处拍摄留影。女儿理解我在面对大自然所有丰富景物时具有的独特情绪,照像时就能恰到好处,情境交融。 四 四 上绵山,岂能错过有“天下第一道观”称呼的大罗宫!必须返回上去。“三清上,曰大罗”,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似。大罗宫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供道家神灵。 第一层是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是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前面香炉上有一幅对联,是为歌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而写的。在这里烧香祈求者很多。 第二层是救苦天尊殿,第三层是三官殿。“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分别执掌赐福、解难、赦罪,武则天非常崇拜三官大帝。 我们上到第八层,观赏了200多尊雕塑,再上第九层,有“介休三贤”的画像。第十层展放百名书法家题写的108块《道德经》木刻全文。女儿问我还上吗?我说上,第十一层是道教最高尊神——无形、无名、无上天尊,为道家创始人的神化。接着品味群仙殿内借鉴永乐宫壁画绘制的《群仙朝元图》。然后上顶层——藏经阁,珍藏有《道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金刚经》、《尚书》等道教、佛教、儒教各类经典数万册,包括书法、雕塑、绘画、考古、建筑等门类,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藏书最多的景区。 步下大罗宫,稍事休息。外孙发来视频,是“十里画廊”避暑胜地水涛沟,沟里的五龙瀑,五龙潭,水面宽阔,水质清澈。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涛声喧闹如雄狮怒吼,震慑人心。 尽管欣赏情趣的不同会影响风景传达的意境,但并不妨碍我在视频中云游,甚至还能帮我到达理想境界。 不大一会儿,女婿也发来视频,有天然岩洞奇观,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选段,飞流激荡。有大小蜂房泉,宋、金、元、明等历代碑刻、雕塑,异彩纷呈。还有小巧古老的寺庙,奇岩、险道、秀水、古树、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仿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纪录片。 我反复阅读着欣赏着,除了它们形体上的结构艺术,美的享受,还有在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中对文化内存的检索重构,从它们的构成中悟出一些共享与独特的东西。感觉自己心灵的过滤净化和提升作用。 五 绵山道家活动和建筑开始于春秋时期,堪與视其为晋中苍龙,从龙头寺山之头部至水涛沟后为尾,依龙身建筑一气呵成,犹如巨龙之肢腿脚爪鳞片须毛,远观如五彩巨龙舞蹈腾飞。其较大的形塑构造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来,除将侵华日军烧毁的寺庙逐一修复外,又新建了盘山公路和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 建筑之外的绵山,多陡峭悬崖,险峻石壁,古柏森林。阳光下全都明丽清朗,有的地方因岩石成份关系而放射多色虹彩般光芒。山的整体或局部如天工巧作,造型特异。线条纵横弯曲错综参差,阴阳向背,千姿万态,宏雄博大,超拔时空。 绵山形象与我的知识积淀和想象通力合作,再创造出它本身之外还似乎应当具有的很多品质样态,甚至仍然可以赋予它内涵属性以更多的易动感情。这是优秀杰出自然人文景观多维创造功能,和所唤起心灵提升的合理反映,是我“外师造化,中法心源”的佳妙胜境! 回到龙头寺会聚,老伴独自在附近悠闲转玩,时游时歇,也颇尽兴,我们各人都有了自己的欣赏感悟和游览快乐,家人间相知为伴又意志自由,和谐中都有自己的路都可看好自己的景。由于鹅泉形成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为当地民众所纪念,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鹅泉祭祀便成为当地一个非常热闹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这天,当地官民聚于鹅泉之滨,敲锣打鼓进行祭祀,人们往泉中拋撒米饭让水中鱼儿争食,于是水中鱼儿跃出水面争食,水面一片浪花,场面蔚为壮观,故鹅泉自古就有“鹅泉跃鲤三层浪”之诗句所称谓。
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十年,记忆犹新,翻出当年写的俗文,危机情景历历在各种报道之中,危机每隔?年来一次,可预防吗?
我想说声谢谢,看她俩旁若无人地专心讨论着她们自己的话题,只好作罢,把真心的感谢放在心里啦!
人类之于青蛙和跳蚤对环境的适应,也莫不如此。人类在原本已适应的环境中,觉得自己的一切都还是舒服的,无论是大富大贵,还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贫民,总之对眼前的一切都适应了,并形成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习惯。
其歌声优美甜润,悦耳至极,加之面对眼前戍边的丈夫,热泪满眼,情真意切,无比动人!“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令人振奋!“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何等自豪!这对夫妻一唱一和的情景,让人肃然起敬!我热血沸腾,想象的翅膀不禁飞翔起来----天山摇情倾耳听,博河有眼泪纵横!
那时的菜谱也是极简单极具人间烟火的家常菜,母亲上午从街上买的大概这5碗:猪肉炒红萝卜、黄三鱼、蛏、笋干、豆腐;家里自备的有豆肉(方言,即大豆)、芋头、缸豆丝(家乡小吃,缸豆与山粉调剂而成)、炒鸡蛋。一般就这八九碗,有时调换一碗黄花菜干。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菜品,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对农家人来说,那就是一顿丰盛而珍贵的美餐。
奶奶陪我走出屋门,我对奶奶说:“您不要再走了!”奶奶便在门前立住了,看着我走到影壁墙,将拐弯儿时,我回头向奶奶招手道别。我看到奶奶垂手站立,穿一件干净的蓝灰色有大襟褂子,黑色的肥裤,裹着小脚。奶奶依然神态安详,不过略显憔悴,因肌肉松弛,脖子上两条筋下垂成两条平行的弧线,张开嘴巴,露出了掉得仅剩一颗牙齿的牙床。奶奶抬起右手,举过头顶,轻轻地挥了挥手,嘴里轻轻地吐出两个字:“走吧!”我望着奶奶,刹那间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开始对“死亡”有些思索是近几年的事…… 自认为没有哲学家那么的理解深邃,也没有宗教信徒那般虔诚神圣,只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普通人略带理性的思考而已。
免责声明:文章《中外著名散文诗有哪些》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img]- 上一篇: 中国现代第一本散文诗集
- 下一篇: 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特点
评论